何 昊
(铜陵市第三中学,安徽 铜陵)
随着教学大纲的改变以及时代趋势的要求,许多高中化学老师不得不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但这些教学方式的转变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在化学上的探究实验性精神也没有真正地被锻炼出来。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虽然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题目和时间,但有些问题会超出学生承受范围,不但不能从中受益还浪费了大把时间。其次,从实践角度来讲,学生动手操作时,只是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进行,并没有结合自己的思考,自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没有从根上得到提升。
在新课程的要求中,需要完全改变教学方法,但是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大众接受,很难在短时间转变过来。而且由于多年经验的积累,许多老师认为只要把握好课本上的知识,完成课本中提出的要求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一些课外教学的内容不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估也只是根据试卷的成绩进行判断[1]。
在原来的教学课堂中,一直都是老师作为课程中的主体,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和相关试题,而在新课程观念中,恰巧是学生作为主体,老师作为辅助推动学生的发展进步。但这样的反转只能被一部分人接受,因此,要首先改变老师传统的课堂观念,才能让新课程改革更进一步。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就是老师在黑板上讲知识、划重点、讲解题目,而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两者的形象与新课程的要求完全相反。当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学生会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逐渐变为主体,老师只需要辅导学生,适当地给学生提示或是帮助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即可。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出错的地方进行总结,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还要适当减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畏惧老师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也就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但却不敢提出来,害怕出错,害怕被老师批评[2]。在缩短两者距离时,老师的提问要带动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两种角色相互配合。
因为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教学方式,所以首先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第一,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有关的化学知识,直面化学实验的内容,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其他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对新知识会有更深的印象,也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很多化学知识就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日后也要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所以在讲授知识时老师可以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课堂当中去,让学生记住理论概念,深刻理解一些公式实验的原理,这些都比做题、考试更有效果。第三,逐步摒弃应试教育,接受素质教育,在课堂中老师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和课堂反应程度,积极的课堂氛围才能促进学生更有效率地接受课堂知识。
高中化学中,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还是试卷中实验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就要把整个步骤弄清楚,还要学会在此步骤中不断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高中化学中不乏一些检验装置气密性或是对实验原理进行验证的实验,这些实验中包括许多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3]。当使用探究式教学手段时,学生可以自己匹配小组,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将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和探讨,当有不同意见时学生可以适当寻求老师的帮助,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此外,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小心操作,避免因为操作错误影响实验结果。在高中课堂当中实践是最好的讲解,应用探究性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课程背景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尽管在转变方式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只要逐个解决,就能将新的教学方式普及到更大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