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保华
(甘肃省和政中学,甘肃 临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进步对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人类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广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造成了物种灭绝、环境快速恶化、极度恶劣天气不断出现的严重后果。当前国家、人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生态文明的观念逐渐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来,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从学习阶段就能够受到生态文明的教育,让学生形成科学环保意识,成为当前我国各学段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中阶段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呢?
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因此想要确保对高中生切实、高效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必须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为基础,以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探究为途径,以从中发现的和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对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教师就应当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内容讲解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消费观念进行分析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绿色的消费观念,并能够自觉抵制那些不科学、不环保、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形成以保护产销双方的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消费的正确理念,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观念。只要教师能够紧抓含有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切实深入的教育,学生就一定会形成健康的生态文明理念,保证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保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贯彻与有效开展,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活动的兴趣必将受到极大制约,学生不能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不能开展扎实深入的自主探究,不能进行活跃有效的合作交流,就连最起码的教学效果都得不到保障,更不要奢望什么生态文明教育了。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成效。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就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在青山绿水之间、鸟语花香之中,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安康幸福的美好画面,又播放了环境保护不到位,人民生活在污水、垃圾、废气中疾病缠身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比很自然地就理解了生态文明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保证学生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有效建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有理论方面的理解与意识的增强,对于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理念与能力的均衡发展。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调查发生在身边的、发生在生活中的那些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并以影像资料的形式在班级中展示,增强全体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向群众分发宣传资料,号召群众参与到“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的行动中来……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于教育发展、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探究,发掘其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基点,结合实际教学,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