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君婷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江苏 淮安)
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生物改革模式出发,分析了当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的措施。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较大,多数的高中生将注意力放在了成绩的提高和完成大量的习题上,对于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并没有十分重视。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成绩和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课堂上占据主导的地位,对学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方式比较僵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自主学习存在认知偏差,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求助教师,不善于自我思考和解决,对于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掌握和认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知问题的能力,构建完整的自我知识认知体系,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而能够促进自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我探究和提高,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让其思考和总结生物学习的经验,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筛选、加工、整合和总结,例如,在讲解ATP生物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萤火虫的实验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ATP的结构,在课堂上动手构建生物模型,鼓励学生掌握抽象的生物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认识和了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再让学生担任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自我的教学观念,纠正学生对待知识学习的态度,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物学习方法,放弃题海战术,在生物课堂上积极投入其中,集中注意力,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生物学习方式,摒弃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将一部分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放在生物实验上,自己动手,探究生物理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将生物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高中生融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之中。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生物教师应当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潜在能力,对生物知识动手动脑探究,教师在期间担任科学评价的责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决,鼓励学生克服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感受不同学习模式下生物学科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结果进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生物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承担起相应的学习责任。例如,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生物实验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下生物实验的探究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进而能够在小组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可以在生物课堂上为学生找寻最佳的自主学习榜样,并在课下让学生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体验记录下来,方便日后的自我剖析和课堂分享,这样的客观评价模式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日后自我激励的非常好的出发点,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肯定,让学生对自己在生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和分析,掌握和分析自己的问题,将自己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之后更高深的生物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物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生物学科的习题练习以及高考成绩的追求之中,而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纠正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错误思想,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之后的生物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为今后更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优化改善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让生物课堂的学习同时实现好的考试成绩和输出高素质、综合型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