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现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中学,江苏 徐州)
在高中时期的教育中,政治课程是其重点和灵魂,更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政治素质的重要科目。我国现有政治教学多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在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上,片面地强调应试教育影响了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以及精神生活,把注意力引入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关注上而非死板的、教条的教育,努力构建开放性、灵动性的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求知欲的激发,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活力,让我们的政治课堂活起来。本文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学好政治绝非易事,需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滋生厌倦情绪。这也对我们的初中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长期枯燥的政治学习中产生的厌倦情绪是所有从事政治教学的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够遵循高中生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增强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就会显著提升政治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其对政治知识的掌握。在政治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引入情境,通过建立情境使我们的学生更亲切地感知语言,在创设的情境中更加真实地领悟运用语言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举个例子来说,在政治课堂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设备突出教学重、难点。利用计算机这一设备,我们可以把各种文字、声音片段、动画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到一起,从而可以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限制和局限进行充分破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一边可以去看,更可以用耳朵真正去聆听和更好地感受,从而在听觉基础上与视觉融合,非常有助于我们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构建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直观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加迅速地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得以活跃,课程教授过程富有艺术性,更能勾起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我们在日常的政治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式通常包括:提问导入式、歌曲导入式、幻灯片和图片等电教方法导入式、悬念导入式、复习导入式等。
心智尚不成熟的初中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他们可能在课堂开始时认真听讲、保持活跃,但往往在课堂进行了十几分钟后,他们便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更有学生开始在课堂上窃窃私语甚至打闹。这时,如果我们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转换,学生出于好奇心或新鲜感会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认真听讲。笔者从事高中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近十年,在这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地掌握高中生群体的个人生理、心理特征,针对高中生群体的个人生理、心理特征,制定与该年龄段的学生相匹配的政治教学策略。
高中生多习惯原则要求,却很少注重日常的文明礼仪。他们很少对别人说谢谢。当你帮他们时,有些高中生意识里根本没有谢谢两个字,譬如,当你借给他们笔用时,他们会觉得这是小事,也是你应该做的事,从而他们很难说出谢谢。而这也正反映了他们感恩心态的缺失。人类所有的行动和判断均需建立于个人主体上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而具体行动更是要受该意识的作用和影响。那么,要想学生感恩,首先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充分地、更好地建立感恩意识。我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感恩文化,形成了大量感恩素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效的、高质量的感恩教育素材,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意义和价值。我们学生自身的情感只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建立,那么我们的感恩教育如果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则失去了活力,只是死板的教育和条条框框。我们在感恩教育过程中必须寻找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处和共鸣点。感恩教育的导向就是引导学生在心里感恩,更要在行动上感恩,不仅喊口号,更会在实际生活中感恩老师、父母,回报社会。作为老师,这也要求我们言传身教,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感恩教育从自我出发,给学生作出很好的行动示范和人格模范。
本文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力求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献计献策。我们认为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需要应用新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渗透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