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初探

2018-02-27 01:1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原理法治艺术

(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七中学 山东青岛 266300)

所谓“空白”,笔者认为,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定特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组织学习,可以进行预习复习,也可以进行归纳演绎的一种教学方式。“空白”作为教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空白”的重要意义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空白”艺术的意旨在于留给学生特定的时间,由他们自己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吃透消化,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问题的主动思考者。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学生真正变为课堂的主人。

2.尝试新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在新的素质教育的教育形势下,以前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落伍,不适应新的教育时代的发展。“空白”艺术要求老师彻底克服“包办代替”、学生“生吞活剥”的现象。老师将自己的角色由原先的演员变成现在的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在“空白”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思维,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析知识、归纳原理,即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知识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空白”艺术的特点是:老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空白”中,老师引导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去“悟”,或去“做”,或去“记”,启发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学习方法必将诱发他们潜藏的学习灵感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层次不同,思维不同的学生从而发现他们各有千秋的学习特长,学习兴趣陡然而生,学习干劲十足,信心百倍。

二、“空白”的实际操作

1.在“空白”中“悟”

在学习抽象的概念时,老师应注重点化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悟”。譬如对哲学中规律的概念的理解,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所谓“规律”,就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也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无论强加给它什么外在因素,它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也就是“无论你如何试图改变它,还是不试图改变它,它都不会受到影响,仍旧按照自己的方式而存在,这就是规律。

概念如此,原理也不例外。老师要引导学生由论据“悟”论点,由论点“悟”论据:由理论“悟”实践,由实践“悟”理论;由世界观“悟”方法论,由方法论“悟”世界观。唯有如此,才能弄清原理的来龙去脉,把握它的深刻内涵。“悟”是抽象思维的过程,要求开动脑筋,展开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教师的越俎代庖只会使学生徘徊于思雏的迷宫而达不到真理的顶峰。

2.在“空白”中“做”

“悟”的结果好像是学生已经理解了所学的知识,也就是是懂,但这种懂仅仅是理解了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才算达到了教学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去实践,去“做”。常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听一百次不如做一次,“做”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把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去,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由此,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做”就是最基本的学习手段。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的学习内容,尤其是要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难点”。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听课,有备而来,学习目的和重点自然明确。学习新知识,自然也会得心应手。

3.在“空白”中“记”

“悟”了、“做”了好“记”,“记”了更好“悟”,也更好“做”。“记”是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对新知的记忆,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了不一定能够记住,记住了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发问: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原理你弄明白了了吗?学生回答:弄明白了。老师接着问:这个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忘了。既然是忘了,又怎么能说是弄明白了呢!诚然,死记硬背是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大忌,但切不可因噎废食。由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对原理要深刻理解,并且能活学活用,灵活自如地利用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空白”的原则

1.求实原则

笔者认为,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出现的概念或者原理的新授与复习,留不留“空白”,留下的“空白”是“悟”,是“做”,还是“记”,没有固定的套路,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根据学情,根据教学条件,具体问题具体落实,切忌生搬硬套,邯郸学步。譬如,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出现的概念要多“悟”,对于原理既要悟,还要好好去记,而要达到教学目的,都要多“做”。要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知识,去理解知识,去掌握知识,去实践知识。

2.适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空白”,讲究“空白”艺术,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空白”艺术依赖于老师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如若一味“空白”,面对新的知识旧的知识,老师完全放给学生,任其放任自流,既不讲授知识,也不启发学生,也不指点学习方法,甚至将整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那就造成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于是,整节课就会白白浪费,学生也会一无所获。因此,笔者认为,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更谈不上什么“空白艺术”。

3.科学性原则

“空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肯定不是教学科学的全部内容。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仅要要不断丰富“空白”的内容,提高“空白”的教学艺术水平;还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探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给自己加油充电,形成互补,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

猜你喜欢
原理法治艺术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纸的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