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静
(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宁夏 石嘴山)
“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质疑,理清教材逻辑顺序,学习如何思维,问题的设计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发人深思的问题,将使教学双边活动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适时适度地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初中生对历史的重视、时间和精力投入都不足,导致知识储备不足,并且初中知识对了解和记忆要求多,学生不太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可是学生历史学习现状与自主探究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导思问题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心得,谈谈对导思问题设计的认识。
教学的过程,说到底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的过程。现以“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我设计了如下导思问题:
1.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请思考:迪亚士所说的“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什么意思?
2.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新航路开辟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有什么不同?
4.新航路开辟与中国明清政府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之间的联系如何?
5.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6.假如你是西欧的大商人或有钱的地主,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7.对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人说:“哥伦布梦见美洲,上帝便把海水变成新大陆。”也有人说:“最先遇到哥伦布的美洲人,等于遇到厄运。”对此,你有何看法?
这组问题设计典型地说明了导思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而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最本质部分。本课教学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我在设问时重点放在原因和影响上。教学重点也不要求面面俱到,先提出问题激活重点,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分析,而后在“讲”的环节中会继续以材料呈现、具体讲授、演示课件等丰富重点。
1.要理解归纳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概括,是理解历史知识的起点。课堂上用问题将书本和材料串起来,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让他们经历概念产生过程,在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确认事物的本质属性,概括成历史概念。
2.要分析认识原因。一切历史事件都是彼此联系、互为因果的,事物的原因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抓住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纵横联系,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深刻认识历史事件的性质、发展历程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3.要纵横向比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因果,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纵横向比较,纵中找规律,横中寻特点,纵横间打通知识脉络。如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作比较,学生会尝试从目的、方式和影响方面去分析。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本课创设矛盾以激发思维,如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人说:“哥伦布梦见美洲,上帝便把海水变成新大陆。”也有人说:“最先遇到哥伦布的美洲人,等于遇到厄运。”对此你有何看法?
同样,以“新航路开辟”的导思问题为例,七个问题包括这样几种:
1.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2.认识性质和意义。
3.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历史。
4.对历史提出看法和作出结论。
5.评价历史上的人和事。
此外,还可以设问回忆已学知识和概括所学知识。这些问题中有知识性问题与认识性问题的区分,认识性问题多是开放性问题,学生的回答取决于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历史思维活动的水平,教师要多关注。
1.注重启发性。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
2.注重适宜性。难度要适中、量度要适宜,既要兼顾全班学生水平,又要保证学生处于“跳一跳,摘得到”的积极思维。设问要准确,过于笼统,学生抓不住要点;设问过大,涉及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把握。
3.注重新颖性。要让问题有使学生乐于探究的魅力。如我舍弃直问而是选取了“迪亚士所说的‘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什么意思?”以及“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偶然还是必然?”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4.注重层进性。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按教材顺序看书到从各个角度解读,从史实上升到概念,最终进行理论概括。教学难点在学生自学时不要过多涉及,如有设计问题,应层层设问,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教师掌握好设问技巧,问题设计将会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