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雅
(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中学,甘肃 酒泉)
丰子恺画过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一位做泥人的师傅正在将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从模子里出来的泥人个个都一模一样。漫画讥讽了工业革命以来的模式化教育。工厂用标准化来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教育用标准化来培育社会所需人才。但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尤其是高中教育以正处于身心成长中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发展特征:他们已有一些知识储备和世界观、价值观,但他们还不是有着成熟思维的成年人。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提高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强调成功与学习成绩的今天,我们要给学生一些成长的空间,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发现自己。我想这就是当下我们倡导学科核心素养、提倡个性化教学的意义所在。
何为学科素养?我个人以为对中学生来讲就是指学科内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思维等内容。具体到我所教的历史学科来说指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培养历史意识及情感价值观,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按照教师的预设找到那个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归纳、总结、提升。这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个性化教学的初衷。
何为个性化教学?传统课堂的弊端在于“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服从,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程式化的学习让学生懒于思考,要么等待老师给出答案,要么借助于各种电子工具,在我校的课堂中鲜少质疑和讨论,而学与问相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教师理解和实践的新课程改革偏重于借助科技革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活动的设计,未能深入践行教育的使命即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个人以为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教育要求。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信。”2017年我校历史教研组响应学校要求,举办了以在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为目标、丰富酒中校园文化生活、践行酒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历史小剧场,以历史课本为依托、以舞台戏剧表演为方式演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的目的不是还原历史真相,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机会。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孩子们从剧本主题的选定、剧情内容的修定、服饰道具的准备、礼仪习俗的考证到最后剧目的编演,完全自主完成。虽然舞台空间有限,也不够华美,学生却竭尽所能地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风貌,哪怕是做一个未有一句台词的跑龙套的演员,也要琢磨自己在舞台上的位置、眼神、动作、衣饰是否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退居为参与者和指导者,把舞台中心让位于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自由发挥。教学相长在这一课堂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也许他平日埋头苦读,突然抬头发现原来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可以这样鲜亮;也许他平日里得过且过地混日子,突然发现难熬的学校生活也可以精彩纷呈;或许他在班集体中形单影只,突然发现在集体中也可以有自己的位置;也许刚才还在为学生没有背会课文、没有回答好一个问题、没有完成课堂任务而苦闷,但此时我只想为学生喝彩、鼓掌。学习、生活、知识、素养的综合培养由被动的课内延伸到活跃的课外,老师和学生都重新发现了自己。在历史小剧场,教师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态度给予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教师源于对职业的敬爱、对孩子们真诚的尊重与信任助力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我的一位同事在我为自己的孩子的成长迷茫、恐慌时曾对我说:“浇点水、施点肥、修修歪枝,剩下的交给风雨和阳光。”正是我们的放心、放手为他们插上了放飞的翅膀,让孩子们自然成长。这些就是此次活动的收获。2018年6月,酒泉中学的校园杨柳成荫,一片欣欣向荣。学生在期待中迎来了第二期历史小剧场活动。
会读书、会做人、会生活是当下学科核心素养的追求。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非一朝一夕可成,了解学生的心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生一起共创个性化的学习,是教育应努力的方向。请不要“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成为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