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知 齐遵利 高文斌 张志永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8.12.011
摘要:随着渔业捕捞能力的日益增强,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日益突出,黄鲫(Setipinna taty)的资源问题开始引起重视。本文对河北省沿岸黄鲫近年资源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近几年其生态优势度逐年提升,群体组成存在小型化的特点,对此提出渔业资源养护相关意见。
关键词:渔业资源;河北沿海;黄鲫(Setipinna taty)
黄鲫(Setipinna taty)是鳀科,黄鲫属,地方名马口鱼,属于近海中小型鱼类,栖息海洋下层,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马拉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缅甸等沿海地域。黄鲫是河北沿海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利用价值较高[1]。由于渔业捕捞方式的迅速发展,很多传统作业方式已经不适应资源衰竭的现状,渔业捕捞对象开始向小型鱼类发展,黄鲫进而成为现阶段海洋捕捞的主捕对象。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黄鲫种群数量呈持续增长状态,但是由于过强的捕捞,使其资源量出现下降趋势[2]。
本文以2017年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河北沿海黄鲫的生物量、体长体重分布和年间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渔业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1调查方法
游泳动物的生物样品分析与采集,主要是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的技术要求进行[3]。调查时间为2017年春季、夏季、冬季三个航次,调查站位共计46个,站位图见图1。调查船只使用生产渔船进行单拖网作业,每个站位进行一小时拖网,拖速为2节船,渔获总重量在20 kg以下时,取全部渔获,大于20 kg时则从中挑选出大型和稀有的标本后从渔获物中随机取20 kg,其余渔获按规格、品种记录该站位总重量。样品冰鲜保存并包装好做好标签,填写记录表。小型样品放进样品瓶里面。并且用5%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贴好标签并记录拖网卡片。并使用ArcGIS 10.2作图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作图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黄鲫的生物量变化情况
2.1.1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情况2017黄鲫生物量最低的为秋季,该季节平均生物量仅仅为0.23 kg/h,其次为春季,该季节平均生物量为0.49 kg/h,生物量最高的为夏季,该季节平均生物量为1.21 kg/h,黄鲫生物量季节变化情况,见图2。由图可知2017年河北省近岸黄鲫的平均生物量,由春季至夏季呈上升状态,到了夏季生物量达到全年最高,秋季到来之后回落到最低点。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由于黄鲫属于洄游性鱼类,春季开始有黄鲫群体进入黄渤海区进行产卵,夏季黄鲫数量达到最高值,到秋季黄鲫游出黄渤海区域。但从生物量数值来看,黄鲫的生物量较低。
2.1.2生物量年间变化从2008-2017年十年来看,黄鲫的十年平均生物量值0.92 kg/h,其中平均生物量最高的一年是2010年,值为2.80 kg/h,而平均生物量最低得一年是2013年,值为0.27 kg/h;具体变化见图3。
河北省沿岸黄鲫2008年年平均生物量为0.33 kg/h,生物量范围为0~150.00 kg/h;2009年年平均生物量为0.85 kg/h,生物量范围为0~4.03 kg/h;2010年年平均生物量为2.80 kg/h,生物量范围为0~24.60 kg/h;2011年年平均生物量为1.22 kg/h,生物量范围为0~5.40 kg/h;2012年年平均生物量为0.42 kg/h,生物量范围为0~3.45 kg/h;2013年年平均生物量为0.27 kg/h,生物量范围为0~3.42 kg/h。2014年年平均生物量为0.90 kg/h,生物量范围为0~8.64 kg/h;2015年年平均生物量为0.65 kg/h,生物量范围为0~3.30 kg/h;2016年年平均生物量为0.86 kg/h,生物量范围为0~6.24 kg/h;2017年年平均生物量为0.93 kg/h,生物量范围为0~12.00 kg/h。除2010年到2011年变化幅度较大,其他年间变化较为稳定。
2.2生物量分布的变化
2.2.1生物量季节分布从黄鲫的生物量季节分布情况来看,春季36号站位的黄鲫生物量分布最高,生物量数值为1.70 kg/h,位居第二位的是站位44号,其生物量数值为0.88 kg/h;夏季33号站位的黄鲫生物量分布最高,生物量数值为12 kg/h,位居第二的是站位28号,其生物量数值为3.06 kg/h;秋季20号站位的黄鲫生物量分布最高,生物量数值为0.47 kg/h,位居第二的是站位42號,其生物量数值为0.38 kg/h;生物量分布较高站位为28号和33号,河北沿岸黄鲫大多集中在黄骅近岸水域具体分布见图4。
图4河北沿海黄鲫资源量季节分布
2.2.2生物量分布的年间变化黄鲫主要集中在黄骅近岸水域。2008年最高站位为35号站位,生物量为2.40 kg/h,其次为45号站位,生物量为0.96 kg/h。2009年最高站位为29号站位,生物量为4.03 kg/h,其次为38号站位,生物量为3.00 kg/h。2010年最高站位为38号站位,生物量为24.60 kg/h,其次为44号站位,生物量为23.04 kg/h。2011年最高站位为38号站位,生物量为5.40 kg/h,其次为22号站位,生物量为4.52 kg/h。2012年最高站位为36号站位,生物量为3.45 kg/h,其次为33号站位,生物量为1.56 kg/h。2013年最高站位为43号站位,生物量为3.42 kg/h,其次为22号站位,生物量为1.20 kg/h。2014年最高站位为37号站位,生物量为8.64 kg/h,其次为21号站位,生物量为4.38 kg/h。2015年最高站位为39号站位,生物量为3.30 kg/h,其次为20号站位,生物量为1.20 kg/h。2016年最高站位为43号站位,生物量为6.42 kg/h,其次为44号站位,生物量为3.8 kg/h。具体分布见图5。
2.3渔业生物学
2.3.1体长分布黄鲫体长分布范围春季为87~151 mm,平均为116.67 mm,以101~120 mm体长组占优势;体长分布范围夏季为60~148 mm,平均为110.47 mm,以121~140 mm体长组占优势;具体情况见图6。
2.3.2体重分布黄鲫体重范围春季为5.6~43.4 g,平均体重17.3 g,以11.0~20.0 g体重组占优势;体重分布范围夏季为0.8~31.0 g,平均为14.4 g,以0.0~10.0 g体重组占优势;具体见图7。
3讨论
3.1河北沿岸黄鲫资源量近年来缓慢上升
河北沿岸黄鲫资源量,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从2008年至2012年黄鲫资源量经历大幅上涨又大幅回落,近三年黄鲫资源量处于缓慢上升中。调查说明,黄鲫从过去的资源量不稳定到现在的逐年小幅增长,从而可见河北省黄鲫的产量和经济价值将会因其资源量的增加而提高。
3.2幼鱼占比较高
从调查渔获样品中情况看,黄鲫小型个体较多,样本趋向于低龄化,而且多数为当年生的幼鱼。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情况,外加水域环境变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生物量和种群数量减少,种群整体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变大,就会迫使其增强自身的繁殖能力,从而导致黄鲫种群结构小型化、低龄化。
3.3季节性较强
河北沿岸黄鲫主要分布在沧州地区,6月初出现,8月广泛分布,进入10月基本迁移离开河北地区。自2017年开始实行新的禁渔期制度,5月1日开始禁捕,对黄鲫资源有很好的保护。
3.4建议
3.4.1加强渔船管理在目前捕捞能力远远超过渔业资源承载力的情况下,应不断减少渔船数量,加强捕捞许可证管理,严格按照注册作业方式生产;同时应开展渔场规划和捕捞配额管理研究;加强海洋伏季休渔管理,严厉打击违法捕捞行为,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整治并清理涉渔三无船只;严查不合规网目,加大幼鱼保护,严查禁用渔具使用情况,保护海洋资源;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渔民意识;在渔业捕捞能力控制在渔业资源量恢复能力范围内,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作业,进而可以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3.4.2大力发展海洋延伸产业发展渔业资源保存、运输、加工等相关产业,既能减少渔业资源浪費,又可以增加海洋渔业收入。投放人工鱼礁和种植人工草礁,使鱼类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发展旅游业,进行人工鱼礁观摩、游船游玩、出海钓鱼等,增加经济收入。综合利用渔业资源,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进而更多的发展新型的海洋渔业资源的延伸产业。
参考文献:
[1] 王所安,王志敏等. 河北动物志,鱼类[M]. 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 2000.321-322.
[2] 黄真理,常剑波. 鱼类体长体重关系中的分形特征[J]. 水生生物学报.1999(12).
[3] 张英佳,张云,景昕蒂. 中国海湾渔业的现状及问题初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