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崇友 唐静 罗遵荣
[摘 要] 淇江流域位于荔波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为40-45公里,成“弧”和“S”形流域状,有5条支流和20多条小溪汇聚而组成,水源都来自于溶洞及地下水,流域两岸林树成荫,杂草茂盛,森林植被盖率高达60%以上,无工业和生活污染,保持了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是我县AAAAA级“大小七孔”景区的上游水系,渔业资源丰富,为了加强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对流域资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提出管理建议,有利于提高地方资源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 荔波县 淇江流域 渔业资源 发展现状分析 与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S9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82-01
1 淇江流域渔业现状分析
1.1 淇江流域基本情况:淇江流域是我县第二大重要河流,位于荔波县城西北部40-45公里,是我县甲良、小七镇行政区域的重要水系,涉及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灌溉工程及水力发电用途,境内有5条支流和若干条地下水源溪流汇聚而成,分别为甲新水源支流、三岔河水源支流、三孔桥水源支流、架桥水源支流、尧花水源支流,它们汇聚形成荔波第二大江河→淇江。从甲良的拉赶干、梅桃、甲新、纳核、红泥流经→方村→拉平及小七孔镇的架桥河水源流经台村→小河汇入地莪河→觉巩河;另一支流的小七孔镇尧花水源河流经黎明、星庞→联山湾→流入大七孔景区汇入樟江。流域全长达到120公里,其中支流总长为60公里,水域总面积达到12600多亩。
1.2 水资源情况:淇江流域有溪流、支流20多处,分别来自甲新、三孔桥、石板、洞庭、擦耳岩、三层洞、懂奎、益觉月亮湾、甲瞒、麻庄、架桥、台村、豆村、打更、地脉、尧花、清水塘,流域内地下水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达100多处,在枯水季节,常年出水流量在0.05以上达到50多处,0.1以上有20多处,0.2以上10多处,0.5以上5处,淇江流域流量占全县总量的25%左右,地下冷水资源流量每年达到上亿立方米,常年水温都在15-19℃,境内无工和生活污染,是开发特色冷水鱼养殖的理想环境。
1.3 鱼类资源分布情况:该流域是我县重要野生鱼类资源品种生存的基因库地方。根据资料核查,该水域环境内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品种,流域内有天然的伏流水域栖息场所上100个,繁衍场所上1000个,有国家级3个(大鲵、中华鳖、岩原鲤),省级8个(乌原鲤、斑鲋、蛇鱼句、鲇鱼、大刺秋、青鱼、金线鱼巴、刺胸鲑),经济鱼类30多个(倒刺鱼巴(铜鱼)、小口白甲(麻鱼)、岩原鲤、乌原鲤、黄桑鱼、蛇鱼句、鲇鱼、鳜鱼、大刺鳅、七星鱼、大口鲇、多鳞例刺鱼巴、壮体沙鳅、鲤鱼、草鱼、鲫鱼、石鱼丰)等品种是淇江流域的野生水产品特产,已是我县野生鱼类的基因库保存完好的水域场所,是我县重要的天然增殖繁殖种苗来源区域。在我县渔业发展规划方面,已列入我县重点管理内容,每年该流域的渔业捕捞量达80多吨。
1.4 渔业生产现状:该流域内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生产方针。目前,流域辖区的山塘、池塘、小水库、溪沟人工养殖面积为800多亩产量达到160多吨,稻田养殖面积这18600多亩产量130多吨。特色冷水鱼养殖40多亩产量达到300多吨。养殖占生产总量的85%,捕捞占总量的15%,形成了农村渔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1.5 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上淇江流域点多面宽线长,河段位置处于人居希少,道路不便,地形复杂的状态,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又加上渔政管理队伍人员少,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难以满足现在发展的需要;由于荔波旅游业市场的发展,饮食服务兴旺,野生鱼深受消费者青睐,价格飘升,电、毒、炸等违法捕捞案件时有发生,出现掠夺资源捕捞现象,导致部份水生野生珍贵水产物种处于灭决状态。如大鲵、中华鳖、岩原鲤、多鳞倒刺鱼巴 、刺胸鲑、大刺鳅、青虾等品种在80年代前该水域鱼类品种十分丰富,现处于野生鱼类资源枯竭状态。
2 管理对策措施建议
2.1 坚持健康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该流域渔业发展的全局,积极发展养殖,适度调节捕捞;调整渔业优化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渔业;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实行生态健康养殖,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水产科技创新及应用,提高渔业综合效益;积极发展二、三渔业产业,推進产业化结构发展进程。
2.2 遵循科学的渔业发展原则:根据淇江渔业资源条件和生产特点,应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布局,发挥资源优势;市场导向原则,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导入原则,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产业化经营原则,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2.3 淇江流域渔业发展战略:以人工水域养殖为主,江河水域捕捞为辅;重点发展池塘、山塘及稻田生态养鱼;在河段治理方面,依法规范捕捞行为,坚持强化“禁渔期”、禁渔区及江河自然水域捕捞方式;对乡村河段推行“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发挥群管作用,增加护渔组织力量;在生产方面,加强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适用技术推广力度,转化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让群众获得效益实惠,为我县经济发展和农村小康建设作出贡献。
淇江流域部分水域专家考察现场 淇江流域地莪台村水库网箱养殖
参考文献
[1]孙吉亭.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