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2-26 13:45廖红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4期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协同护理模式自我管理能力

廖红英

[摘要]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60岁)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模式治疗。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4-0148-04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差,病死率较高[1],多见于老年患者,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为目的。协同护理是一种常用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发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家属协同护理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3]。本文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旨在研究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发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60岁;③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楚者;②语言沟通、认知障碍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 60~82 岁,平均(67.6±5.3)岁;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 11 例,Ⅲ级14 例,Ⅳ级8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 62~84 岁,平均(70.2±5.7)岁;心功能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9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1)入院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评估;(2)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3)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定期进行消毒杀菌;(4)指导患者饮食、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模式治疗:(1)评估患者:入院时由主管护士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交谈,介绍病区相关制度及注意事项,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并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订合理的协同护理计划;(2)心理指导:由于疾病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耐心倾听,教导他们一些调节心态、稳定情绪的方法,组织患者观看疏导心理类的短片,以减轻其负面情绪,增强患者自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让家屬们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心态变化等,使家属给予患者感情支持;(3)指导体征检测:治疗期间认真指导患者和患者家属测量患者体征如血压、心跳、脉搏、体重、血糖等,如发现意外情况立即告知医生;(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手册并讲解其中重要内容,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果蔬以及合理食用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合理用药、自救常识、适度的运动等。患者出院后第 1、2 周进行门诊随访,1、2、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1)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两个量表均为20个条目,得分越高则为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5-6]。(2)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评分,主要有自护能力、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4 个维度,得分越低则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差[7]。(3)生活质量: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评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身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7个维度(各100 分),得分越低则为生活质量越差[8-9]。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20.0 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自护能力、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身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呼吸困难及体液潴留等症状,该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生概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0-11]。有关研究显示,老年人为该疾病的特殊多发人群,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缺少亲人的照顾、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年患病者易产生不良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也会明显降低,不良情绪的产生会进一步加重心功能障碍,使疾病进一步发展,加重病情[12-13]。因此,临床上应探讨一种全面的护理方案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从而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以往临床所运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各方面都较为简单,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14]。协同护理模式是由奥瑞姆(Orem)自我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优化护理的内容,也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职责和能力[15-16]。其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医生、护理人员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体征检测指导,同时引导患者正确饮食、用药、合理运动等[17],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18],充分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9],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之中,让他们起到很好的监督、调节和稳定患者情绪的作用[20-25]。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协同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在护理实施后,自护能力、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模式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关研究[21]也证实,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护理人员支持、家属支持)越多,其自我管理能力也会相应的变强。协同护理模式通过入院时与患者溝通,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双方建立起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病情的控制和后续治疗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实施后焦虑、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身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帮助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相比较传统护理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在各方面的协同作用,能够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进而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能够有效地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王子迎,米冬花,王水莲,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 52(4):431-435.

[2] 曹明节,刘淑萍,梁燕仪.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257-259.

[3] 王新歌,樊少磊,韩晗.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07-209.

[4] 赵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6):1052-1055.

[5] 周秋利.优质护理干预对胃肠外科患者SAS和SDS评分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2):309-312.

[6] 戴霞玲,马彩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SAS、SDS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48-154.

[7] 顾红瑛.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22-24.

[8] 李岩,李静,魏红红,等.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20):3433-3435.

[9] 黄秀霞,黄镇奎,陈小微.运动康复路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4):34-37.

[10] 董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51-153.

[11] 高丽红,于爽,刘欣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8):592-596.

[12] 李芳华,刘国杰,祁小红,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9):14-34.

[13] 胡永琼,邓云霞.出院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531-534.

[14] 马巧燕,李月飞,童艳青.协同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235-1236.

[15] 孙彩霞,唐寒.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18):1670-1671.

[16] 姜淑霞,程建云,牛琴,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2):241-247.

[17] 李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弹性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307-310.

[18] 李雪玉,王建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57-1259.

[19] 唐梅芳,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杨韵歆.HtoH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再入院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17):24-26.

[20] 肖万玲,易云兰.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3):68-69.

[21] 尚刘文心,沈美芳,陈文瑶,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74-679.

[22] 李雯.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22):81-82.

[23] 黎春妮,吴伊莎,吴燕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 8(10):148-150.

[24] 韩旭,张云明,徐蕾.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29):159-162.

[25] 张小兰.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3):185-187.

(收稿日期:2018-09-11)

猜你喜欢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协同护理模式自我管理能力
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
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
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复发的影响
万启南教授治疗老年慢性心衰经验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协同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康复效果观察
引领学生参与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