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平 李青 彭燕
[摘要] 目的 探讨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我院消毒灭菌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等环节进行动态监控管理,设定观察组为“应用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对照组为“传统手工追溯”,比较信息化追溯系统实施前后工作质量的應用效果。 结果 观察组工作人员关于医疗器械管理中,器械回收清点不合格数量、配包包装不合格数量、物品发放不合格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于低温物品管理中,回收器械清点不合格数量、配包包装不合格数量、物品发放不合格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约束和监督各岗位工作人员规范化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传统手工追溯;规范操作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3-0134-03
2009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随着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各部门及临床科室全面铺开使用,随着现代化CSSD发展,CSSD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应运而生[1]。我科为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2017年10月30日开始试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对所有手术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实现了CSSD可再生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和质量追溯[2],确保病人医疗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于2017年10月30日试用,供应室人员配备有6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护士 1人,工人2人。供应室追溯系统设备:电脑5台,扫码枪8个,打印机3台;另手麻科配移动电脑一台,扫码枪2个。用随机抽样方法,同时随机抽取2018年2~6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物品同等数量,将医疗物品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1.2.1 管理方法 设定观察组为“应用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对照组为“传统手工追溯”。观察组采用可追溯系统进行管理,对照组应用人工登记形式,对医疗物品进行使用情况记录。通过对比工作流程中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来评估工作质量、工作人员责任心及可追溯性的管理。
1.2.2 追溯系统介绍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通过条形码识别技术和扫描技术结合无线网络技术,制作出进行质量追溯的条形码标签,条形码系统是条形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3],其中每个灭菌包均对应一个唯一条形码,通过扫描该条形码[4],可追踪到每个包的历史和目前状态以及每个灭菌包处理环节中的责任人,便于查找和追寻相关原因和责任,准确分析问题,达到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举证依据。
1.2.3 质量控制 (1)追溯系统操作流程包括,回收操作→清洗操作→清洗审核操作→配包操作→灭菌操作→灭菌审核操作→入库操作→发放操作,工作人员均有自己对应的条形码,每个灭菌包均对应一个唯一条形码,每个工作流程均有对应的工作人员;(2)该系统预留了图像数据模块[5],可以根据本医院手术器械进行拍照上传。完善图像数据,有利于直观地进行器械清点和规范包装[6],从而对各环节质量起到了提升作用。(3)质量可追溯系统使所有的操作流程均实现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灭菌的专业水平[7]。追溯系统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从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使用全过程进行扫描操作,通过电脑系统对各环节随时随地进行数据记录。质量追溯系统可以促使消毒供应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程进行操作,完善了操作的规范性与自觉性,继而提高了手卫生与预防措施的执行率。
1.2.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工作质量缺陷情况,包括:器械回收清点不合格数量,配包包装不合格数量、物品发放不合格数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关于医疗器械管理工作质量缺陷情况比较
观察组工作人员器械回收清点不合格数量、配包包装不合格数量、物品发放不合格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关于低温物品管理工作质量缺陷情况比较
观察组回收器械清点不合格数量、配包包装不合格数量、物品发放不合格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 信息化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1.1 追溯系统在工作的关键点进行质量控制 回收环节:对不熟悉物品可在系统操作界面扫描器械包条码,或通过手工新增物品,点击物品名称,操作界面可图文并茂地出现对应的器械包[8],图像信息可以准确直观帮助工作人员核对;配包包装环节:器械物品信息和图像信息,形象直观地起到模板作用,根据标准器械摆放,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可迅速消除陌生感,有利于统一标准,规范摆放,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和物品的识别与确认,提高包装质量和效率,降低差错率;灭菌及灭菌审核环节:系统准确记录该锅次的相关数据(包括灭菌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消毒员姓名、锅号锅次、灭菌物品);发放环节:对灭菌包进行扫描操作,灭菌包标签上内容清晰、详细,并附有条形码。
3.1.2 规范操作,保证环节质量 自动识别包外条形码标识,避免了因手工书写包外标识,字迹潦草、错填、漏填项目造成包外信息错误,数据信息质量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可以更容易发现消毒灭菌工作中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差错[9]。
3.2 督促工作人员规范操作
工作人员以工号、密码登录,进行操作前先扫描自己的条形码,再扫描无菌物品的条形码,系统自动记录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工作散漫、随意的现象不再发生,增强了工作人员责任心,按照流程标准规范工作,间接督促工作人员规范工作,有效约束工作人员不良行为[10]。
3.3 实现快速、精准的可追溯性管理
传统手工追溯,必须浪费人力和时间去翻阅大量的手工保存资料[11],而且无法追溯配包前面环节。器械清洗本资料只保存半年,所以传统手工追溯存在较多的困难,一旦出现院内感染,则无法有效进行质量追溯,不利于消毒供应工作的可持續性改进[12-13];使用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后,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扫描各岗位工作人员自己的条形码,再扫描无菌物品的条形码,在发现质量问题时,可快速精准地追溯该灭菌包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及使用各环节,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并在关键环节对人员行为进行质量控制[14],使各项工作有证可查、有据可循。无菌物品实现可追溯,责任到人,实现零缺陷,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也为举证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是现代信息化追溯系统的价值体现[15]。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了无菌器械的可追溯性管理,科学监控其操作流程,约束和监督各岗位工作人员规范化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帮助消毒供应室实现科学准确的内部管理,提升了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莫军军,王群,倪玲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的管理及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4,13(10):981-984.
[2] 王平,宋敏,胡珊珊,等.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细节控制[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2):176-177.
[3] 施芙蓉,林秀华.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手术器械管理的体会[J].当代护士,2012,(10)168-169.
[4] 刘廷英.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室里的应用体会[J].护理研究,2014,(19):119-120.
[5] 张莉,崔瑛,贾翠兰,等.信息化追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00-101.
[6] 黎燕卿,陈穗珍,区秀飞,等. 云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8,18(4):526-528.
[7] 黄丽平,张惠华、张春颜,等.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115-117.
[8] 郑文,桓丽倩,陈诗华,等.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590-591.
[9] 王书贤,范桂芳,谢玉芳.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974-974.
[10] 方水珍,段琳,张龄珍. 质量追溯系统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7,(33):19-22.
[11] 沈祝祥,韩辉. 消毒供应室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医疗装备,2014,27(2):24-26.
[12] 宋瑾,郭建军,戴桂红.消毒供应中心物品追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17-419.
[13] 侯章梅,陈春燕,王晓渝,等.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可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61-3363.
[14] 陈姚平,郑芹花. CSSD追溯系统在手术室外来器械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3):10-11.
[15] 沈祝祥,谭思源,罗湘宁.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软件的临床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14,(12):20-21.
(收稿日期:201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