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风 李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相关指标检验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按脑梗死类型分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39例,另选3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通过凝血相关指标检验、炎症因子区别情况、一般资料情况观察对比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区别。 结果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与脑梗死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凝血功能方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三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在炎症因子方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三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 结论 经本文研究发现,通过凝血相关指标检验、炎症因子的检验可以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检测指标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采用和推广。
[关键词] 凝血相关指标;炎症因子;进展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3-0124-04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类属于较为难治的脑血管疾病之一[1]。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近年来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率呈直线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进展性脑梗死简称PCI,主要是指在患者发病期间患者神经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进展性脑梗死会造成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根据研究发现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几乎均会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后半生[3]。早期临床诊断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主要措施是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诊断发现病情后多数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延缓治疗[4]。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水平的进步,临床诊断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变化,凝血相关指标检验和炎症因子检验成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指标[5]。经过查阅文献显示[6],凝血相关指标检验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研究较少,为了探讨凝血相关指标检验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3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按脑梗死类型分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39例,另选3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48~80岁,平均(62.5±1.5)岁,病程1~3年,平均(1.5±0.3)年;急性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58.9±1.4)岁,病程1~2.7年,平均(1.6±0.4)年;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中男24名,女15名,年龄45~78岁,平均(63.5±1.4)岁。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已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经过长时间治疗后其神经功能严重程度逐渐加深;无其他类型疾病,比如胃肠道疾病、肾功能障碍等;积极配合本文诊断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比如感染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以及房颤等;合并有严重肾、肝等肿瘤病灶疾病;研究过程中放弃参与诊断。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本文研究,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和两组脑梗死患者相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凝血相关指标检验和相关炎症因子检验,脑梗死患者在确诊后72 h内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凝血检测专用真空采血管采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置于含枸橼酸钠抗凝管中,3000 r/min,离心15 min,即刻测定炎症因子及凝血因子水平。其中,凝血因子主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炎症因子主要检测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和淀粉样蛋白A。其中,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SAA及IL-1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所有检测均在美國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的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定标血浆以及配套分析定量检测试剂盒来源于美国贝克曼公司。
1.3 观察指标
1.3.1 凝血功能指标情况 统计三组研究人员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原),做好记录进行分析。
1.3.2 炎症因子情况 统计三组研究人员血清中的IL-18(白细胞介素-18)、SAA(淀粉样蛋白A)以及hs-CR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做好记录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体检者凝血功能情况比较
在凝血功能方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三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其中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体检者炎症因子情况比较
在炎症因子方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三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其中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IL-18、SAA以及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类型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8]。根据相关资料显示[9],在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炎症因子的相关反应和凝血功能指标情况能够反应患者病情情况。患者炎症反应能够损伤患者血管壁进而使得大量血小板粘附,形成不稳定的斑块,同时炎症反应还会引起患者免疫反应,加剧患者脑梗死的进程[10]。其中炎症因子中最为常见的指标有白细胞介素-18、淀粉样蛋白A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其是炎症因子的标志物。SAA在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的指标之一,能够反应患者病情的预后情况[11];IL-18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炎症因子,多种疾病诊断中提到IL-18,为此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作用;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直接相关,与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12]。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炎症因子方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三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由此可见,临床可根据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凝血相关功能指标在诊断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研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其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在患者凝血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作用是促进患者血小板聚集[13-16]。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凝血功能方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三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其中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的PT、APTT和T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进展组凝血指标比非进展组差。对比发现其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共同性,但是经过本文研究发现,本文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因此研究结果存在误差,为了证实本研究,我院将在后期做大样本研究,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新型的诊断方法。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通过凝血相关指标检验、炎症因子的检验可以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检测指标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采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健平,刘巍.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检验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92-93.
[2] 王廷瑞,邱艳艳,李延可,等.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16-18.
[3] 黄赛忠,严立平,孙杰,等.进展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血脂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181-182.
[4] 栾赤兵.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6):10-12.
[5] Lehnert P,Johansson PI,Ostrowski SR,et al. Coagu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 pilot study of whole blood coagulation and markers of endothelial damag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7,77(1):19-26.
[6] 周霞,張超,朱敏敏,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 35(9):929-933.
[7] 高志芳,陈坚华,潘燕芳,等.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相关指标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0(8):251-252.
[8] 包英,杨元素,罗丹.止血与凝血指标在乙肝与肝硬化及肝脏衰竭患者中的改变规律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8):56-59.
[9] 吴海荣,蔡毅,曾超胜,等.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7,38(18):2837-2839.
[10] 邱晓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纤溶功能、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6):986-987.
[11] 鲁豫,田小军,史莉瑾,等.MiR-137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3):217-220.
[12] 梅炳银,舒志刚,张阳,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12-414.
[13] 熊兰,凡子莲,代东璟,等.凝血纤溶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9-11.
[14] 肖林婷,周辉,陈聪.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5):514-517.
[15] Shahmarvand N,Oak JS,Cascio MJ,et al. A study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acute leukemia reveals markedly elevated D-dimer levels are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2017,39(4):375-383.
[16] 林武壮,梁土金,李明海.试析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7,7(9):233-235.
(收稿日期:201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