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军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很值得关注,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青少年时期是攀登高一层知识高峰关键的过渡阶段,更是人格形成、渐入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特殊时期。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就必须寻觅作文教学的源头。时代呼唤作文教学的创造性!
一、启发写作的“独创”视角,提倡写作风格的“独创”化
1.视角要全面
学会多主体、多角度地表现写作话题的不同侧面。如写以“人生”为题的作文时,可采用多主体视角。“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逗号;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冒号;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引号;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以这四句话作为每节的总领,通过母亲、父亲、爷爷、奶奶之口,使抽象的人生变得具体、明朗。在写作中运用多主体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有利于从不同侧面来展开话题,从不同视角中得出不同结论,使文章更加客观、全面。
2.风格要独创
所谓“独创”,就是不要别人的帮助,依靠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写作思路,凭借自己的创作思维能力完成写作。作为教师,应要求学生摒弃习作训练等思想,树立独立写作的意识,培养他们独立创作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他们一切与写作有关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办:材料要靠自己观察收集;题目要求靠自己用心拟定;同时主旨也要靠自己归纳确定;结构也还是要靠自己定夺;等等。还要求学生随身备一本写作材料记录本,一发现有写作素材,立即记录下来,有了新的感触马上写出来,不要管别人对自己有何看法或者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与否,每天都要坚持不懈地写作文日记。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便会初步树立独立写作意识。但是,在实践中,如果发现学生仍存在独立写作能力尚未进入正轨、规范,同时无从下笔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新大纲要求,给学生制定以下几个方面写作训练目标,启发学生写作创新视角。
二、培养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改革在翻新花样上做足了文章,但创新精神严重缺失是不争的事实。重“结果”不重“过程”,难以收到实效。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新的发现,有所创造。
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思考问题。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立足点去观察,去思考,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就可能发现他人尚未发现的新特征、新事物等。比如《树》:从“环境”引发其挺拔、不怕困難;从“吸收”与“奉献”引发其巨大贡献;从“根深叶茂”引发基础与成材的关系。
逆向思维,反弹琵琶。逆向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为了激活创新思维,可以启发学生对已成定论的观点、成语、说法等生疑质疑,构思时站在对立面去思考,鼓励提出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看法,比如“滥竽充数”,有的学生批评齐宣王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主张吃大锅饭”。又如“班门弄斧”,要逆向思维“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不怕出丑,向行家学习,少走弯路,这是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出“心灵上的实际体会到的一个或几个强烈的印象”。
三、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让生活成为作文源头活水
常见这样的现象:命题写得丢三落四、空洞无物的学生,在练笔、日记中却可以表述得委婉、细腻、诚挚动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文命题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写学生能够作的题目给学生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就等于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
创新作文重内在质量,轻外在模式,这是作文的一大进步!这样学生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苦闷,传达自己的渴望,可以驰骋想象,思接千载,情通万里。
四、真情表达,张扬个性,让学生做心灵的主人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新概念”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真情表达,张扬个性,做自己的主人。传统作文训练环境压抑、沉闷,极大地破坏了学生的写作情绪,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张扬个性,进行心灵的飞翔。学生敏感天真、活泼又富于幽默感,平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话很多,可是一写作文,就像变了一个人。究其原因,是我们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了他们的心灵,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生命对生活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不能让独特的言语、才情诉诸笔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心灵运行的轨迹。
另外,还要丰富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其创新写作的摸索中,让他们去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摄取创新写作的材料。诚然,教师也应该充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其动口、动脑、动手,纷繁多彩的生活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教师要教会学生筛选素材,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使学生创新作文的土壤越积越肥沃。同时,还应转变纯语文教学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文面,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产经验和信息,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达到“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效果。
【作者单位:东海县安峰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