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网络技术为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环境、条件发生着变化,一些事物或现象已经退出生活视野,在这样的新教育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条件来创新小学科学教学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课题。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利用这一现代化教学条件去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教师应该去考量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事物和现象随着社会发展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和视野,在科学教学中把这些内容“请”回来,有效组织教学。这些都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开动脑筋去突破旧的教学框架,寻求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科学实验的创新
现在的科学教学更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实践,而不再是以理论传输为主要形态。因而,科学实验的组织和实施就成为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科学课的基础和关键。
但是,我们发现原来在生活中很容易获得或见到的事物,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已经不太容易找到了,这就为实施生活化的實验造成了一些障碍。比如说“养蚕”这一部分,需要在让学生自己在家中养蚕来体验蚕的生长过程。但城市化的进程,使我们以往在路边就可以采到桑叶、在家中就可以找到蚕种的条件基本消失了。特别是在城镇环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些实验材料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可以从网商(如淘宝)处网购实验材料,学生可以自由购买,也可由教师团购。再如教“纺织材料”时,我们发现现在人们已经不怎么去买布料做衣服了,一般都是买成衣。这样,布料商就比较少、家里的碎布头也难寻,就算是有,其多样性也是难保证的。所以,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购买纺织品样品来解决问题。再如一些高科技的纺织面料,在市场上难寻踪迹,对学生认识现代化的纺织品有一定影响。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来搜集一些图片、视频等资料,在课堂上实物与虚拟教学相结合,达到让学生体验和感知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科学是个生活性的学科,它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我们知道,科学又是一个动态的学科,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特别是在现在知识爆炸的时期,科学知识的更新节奏非常快,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很可能是过时的,甚至是失效的——怎样来保证教学资源与科学、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呢?
网络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
比如“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这一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矿物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要让他们初步了解各种常见矿物的用途,更要培养他们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而我们知道,在20世纪,教材用“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来描述我国的地质资源,后来又改为“地域辽阔,资源缺乏”——但从现在的现状来看,这两种描述都不尽合理的。如果教师缺少与时俱进的思想,很容易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知识的更新与调整,及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资源,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更新教学内容的最高效途径,依然是网络。比如我们通过网络学习,知道了我国有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但又有一些新的资源被发现和挖掘(比如海底石油、可燃冰或油页岩等),知道了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相较于世界是储量丰富的,但这些是属于战略性资源,从世界层面上看,又是珍贵和不可再生的。当我们把这些与时代同步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时,学生才能理性地看待“资源”问题,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自大。
三、交流形态的创新
在拥有信息化教学工具之前,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只能通过语言、肢体等来实现。有些交流是不容易实现的:比如师生间跨空间交流——当学生在家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时,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指导时,以往就只能等上学后向教师讨教,这可能就耽误了实践或使学生被迫放弃,而现在教师则可以通过QQ群或微信等渠道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指导他们学习。比如让学生在家观察植物的叶和花的时候,学生对自己家的芦荟和仙人掌产生了疑问,当时就可以拍张照片传到QQ群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图片,告诉学生哪里是叶子、哪里是茎,它们的花是什么样子等等。
此外,网络还可以帮助讲解以往不易讲授的宏观或微观世界。比如“一切都在运动中”“大脑”“骨骼”等知识,原来这些知识只能通过挂图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而现在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教学视频或动画,通过多媒体将地球的旋转、星星的运动这些宏观的场面,将大脑神经信号传递、骨骼的结构等微观知识,以直观的、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形成感性体验。
总之,网络技术和科学教学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资源以及形态进行创新发展,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石阡县第一小学 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