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丰城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86-01
摘 要: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教学的永恒目标,是一种可以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历史是鲜活的生命在过去的演出,今天的历史课堂应该让这鲜活的历史重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让这种情怀在学生的内心点燃并驻扎。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情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恩格斯有一句话:“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轻视历史、无视人类的发展,这完全是一种罪过。”历史教育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初中教育中利用历史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增强国民的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基。我国的教育性质决定了青年人所受的教育大部分来自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与教学内容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从古代历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历经风霜,但仍经久不衰。在古代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从古至今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迭不休的朝代变化,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教师可对先进的耕种器具进行着重介绍;在第四课中介绍“商周文化的瑰宝”,青铜器使人类历史文明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教师也可大力介绍;学习“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特别介绍代表世界先进性的古代四大发明;再如,在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汉朝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等,如杜诗发明的水排,其技术比欧洲先进1000多年。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讲述,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了解历史的文明与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从近代历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近代史中,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但中华民族的抗争从未停止,这期间涌现出了无数爱国志士和爱国事迹,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和歌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广为流传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八年级上册第二课中的《虎门销烟》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抵御外敌、拒绝毒品的意识。同时学生可能对那一段历史不够了解,不理解林则徐销烟的真正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虎门销烟的情景,让学生理解鸦片入侵的危害。近代有许多中华民族惨遭屈辱的事件,如“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近代屈辱史,让学生明白列强的残暴与险恶以及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以此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从现代史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它醒来全世界都会震惊。”而中国的现代史显示这头沉睡的雄狮已经苏醒过来。中国现代史是我国从贫困走向繁荣的历程,在现代史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紧张兴奋,领略中国的卫星升上太空时的激动振奋,明白“科教兴国”的重大意义,以此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现代史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我国的科技成果,也可以通过播放奥运会视频等方式,让学生领略到中国运动健儿的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中《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内容,有很多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楷模,如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他们都是普通人,却在艰难的环境中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钦佩的平民英雄人物,用他们的事例激励自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中国现代史上有许多爱国人物,如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他们都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奉献了一生,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学生在学习这些人物事迹时,可以从中感受他们的爱国之情,从而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诚然,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熏陶。同时,爱国情怀的培养应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来实现。因此,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提高民族凝聚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为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新一代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明学.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3):19-21.
[2]马晓霞.谈部编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J].中学历史教学,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