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 欧阳金波
摘 要: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招收的第一批东南亚化工类留学生为对象,以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为例,分析学校化工类留学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对该课程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对该课程全英文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管理和课后指导提出几点具体对策,以期提高留学生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和促进留学生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留学生;化工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化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笔者留学所在的匈牙利佩奇大学近几年来不同专业的外国留学生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很多其他发达国家如美、日、韩及欧洲各国也在大力地推进国际化高等教育[1]。2010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出了《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指出我国各大高校应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并扩大外国留学生招生规模,推进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也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教育,并于2017年9月正式招收了第一批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化工类留学生,这是我校化工专业国际化教学的一个突破。但是,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他们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对于我国的教育方式也难以适应,这将给我们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2]。笔者依据给留学生分析化学理论课授课的经历做了一些总结和思考,以期改进和完善留学生课程教学,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一、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来华留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语言表达方面,首先,留学生没有中文基础,尽管英语较好,但口语发音有些带较重口音,且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表达方式不同,这给师生日常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留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仅仅是针对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所用到的英语交流,然而课堂上涉及的与课程相关的一些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表达,他们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某些表达,如analytical concentration,calibration mark和conical bottle等,他们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而不能理解,难以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这给教师上课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学风方面,不够严谨,课堂行为较为随意,上课经常出现迟到、请假、不带书和笔记本,以及到点就走等现象。他们对课堂上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内容缺乏兴趣,但注重实用,对实用性知识和感兴趣的内容表现较为活跃。学习不刻苦,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不够端正,常出现不会做就不做,或者只是用草稿大概推演下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不够完整等情况。
此外,留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差。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留学生整体数理化基础较薄弱。而分析化学课程则需要一定的数理化基础,如在化学平衡、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滴定误差计算等方面,这对于国内化工类学生来说相对较易理解。但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留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有些困难,对分析化学中涉及的某些专业词汇如天平、滴定管和移液管及分析方法名称等的认识还不够。这主要与他们的中学教育背景有关,通过与留学生的交流了解到他们中学教育不分方向,所学内容多而浅。此外他们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仅限于听课,很少翻书和做笔记,因此容易出现课堂听懂课后忘记、作业不会做的现象,而且不善于总结和复习。
2.授课教师面临的问题
首先,笔者通过与其他授课教师交流发现,大部分任课教师的读写能力都不错,但在口语表达上存在较大困难。笔者自己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对有些专业知识点的表达会出现词不达意或无法表述的现象。因此,全英文授课语言表达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
其次,与中文教材和资料相比,全英文教材和参考资料较少,特别是针对化工类学生,不易找到学时合适、基础知识详尽、较为适合留学生的教材。很多知识需要教师从中文翻译成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英文口语,并进行表述,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次,教师授课方式与留学生曾经的受教方式不同,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按照个人习惯的方式和思路安排好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被动地接受并学习,这种方式较为单一,课堂氛围较为严肃沉闷,容易导致学生上课兴致不高,教学效果差。加之可能因为语言沟通不便,留学生会拒绝与学生过多交流,从而使课堂教学氛围得不到改善。
最后,授课教师还需注意一点,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很多中国学生大部分时候是注重结果而不注重源头,比如在滴定误差中,中国学生可能只注重林邦误差公式的直接代入,而不注重是如何而来;而留学生在對待此类问题时却常常问源头或者说如何理解,因此,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改变授课方式。可以说在课时限制的情况下,教师面临着如何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的问题。
二、留学生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对策
1.课前准备
对于教师而言,课前准备包括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择和备课等。目前我校所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i Na等人编写的《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3],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本书对于留学生来说某些内容跳跃性较大、不易理解。比如滴定误差给出定义后直接推导得出计算公式,且对公式中的物理量没有详细的说明,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会出现看不懂而无法继续的情况。因此,还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加工、补充和完善。今后,笔者将进一步检索目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或知名的教材,如David Harvey 编写的《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David S.Hage等编著的《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以及Skoog 和West编写的《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等[4],并吸取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国际化教学的经验,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一份深入浅出的既包含分析化学原理、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又包含化工分析的前沿,适合我校化工留学生的讲义或教材。
备课是每个授课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授课教师讲台上自信的源泉。教师应充分了解留学生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从而做好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在制作课件时应简单易懂,尤其对教材上跳跃性较大的内容,需要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将其改写成通俗易懂的讲义和课件内容。此外全英文授课要求教师将书面知识转变成口语表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充分熟悉教学内容,还需反复加强英语专业资料的阅读,观看国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视频,对上课内容反复练习并修改,做到准确表达出每个重点、难点知识。同时需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熟悉他们的口音,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捕捉学生提出的问题。此外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提前给留学生推送课件内容,让其进行预习。
2.课堂教学
基于留学生的学风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加强课堂管理,引导留学生适应中国式课堂。一口流利的英语对于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不应仅局限于口语的表达。笔者通过亲身教学发现,幻灯片和板书及一些可借助的工具同样可以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比如,在讲到化学质量平衡时发现仅靠口头讲解较为抽象,且留学生较难理解,此时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一盒白色粉笔中有一部分转变成彩色粉笔,但总的粉笔量不变,这样形象而简单地表达出化学中的质量平衡。在讲到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时,则可拍摄滴定过程中滴定剂颜色随pH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图或视频,形象地演示指示剂如何指示滴定终点。
此外,教学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以多种的上课方式进行授课。由于留学生基础不一,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对于重点内容,应提醒他们记录,再对教材内容补充完善的部分,告诉学生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的不同之处,提醒学生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在每个知识点讲完以后,适当给学生设置你问我答环节或者鼓励他们一起讨论,对于某些较易理解或者前面已学内容的回顾可设置你讲我听、师生互讲等环节,从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留学生对于应用方面的内容更感兴趣,笔者在分析化学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授课过程中常会被问到“这个方法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或者“该方法在什么情况下用”等问题,而化工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应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授课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考虑设置与分析化学原理和基础知识相对应,分析化学在石化、医药和环境等方面应用相关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比如,在酸碱滴定分析中,笔者在课堂上引入酸碱滴定应用于环境中水质碱性的检测、医药生产过程中某些药物纯度的检测、食品奶酪中含氮量的检测等的分析过程。这样既提醒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其这方面的学习主动性,又让其了解了分析化学以及本专业今后的应用前景。
3.课后指导
涉及某些知识尤其涉及数理知识的时候,留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尤其是类似简化近似等跳跃性的结果时,常会出现留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对于某些即使反复讲解也难以理解的难点,除课堂上讲解和设置答疑辅导时间外,授课教师在课后可单独将重点难点、习题和例题的详解过程制作成教学视频文件,如微课,通过网络推送给学生自学和复习。还可在微课网络平台上设置适当的问题,以供学生自学和复习完以后进行练习,这样既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又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性地重点学习未掌握内容,从而确保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教师的整个英语授课过程中,从英语参考资料和教材的准备、备课、课堂讲解到课后指导,均需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这也无疑是提高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重要经历。目前,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分析化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們需要不断地探索并学习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教学经验,结合化工专业留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并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建设符合化工专业留学生实际情况的全新的留学生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司徒莹.留学生全英教学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157-158.
[2]陈 蓉,骆雪芳,于清峰,等.药学专业留学生全英文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J].药学教育,2016, 32(4):57-60.
[3]Li Na,John J.Hafferren,Li Kean.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9.
[4]David S.Hage,James D.Carr.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