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的作用

2018-02-26 13:13罗梅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集体备课阅读

罗梅

【摘要】本文论述“语文主题学习”的三个作用: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阔师生的阅读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 集体备课 阅读 文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63-02

2014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像一粒种子落地南宁绿城,并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扎了根。时光荏苒,春去秋来,这颗种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实验初期,许多教师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充满疑惑:课外阅读能课内消化吗?一节课真的能学习几篇文章吗?课堂容量突然增大学生会适应吗?2015年9月,我校加入了全国“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并大力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程改革。为了让我们少走弯路,大胆地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接受新理念,学习新方法,学校给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外出学习和观摩的机会。如邀请“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研究的专家和教师团队给教师们上示范课、开讲座;组织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南宁市衡阳路小学进行“语文主题学习”集体备课。“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欣赏到了语文课堂多姿多彩的风景,领略到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无限风光。

一、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是基于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整合,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倡导“一课一得”。在探索和实践中,笔者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语文主题学习”是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多角度地组合在一起,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通过过程生成理解,实现主题意义构建的一种开放的阅读教学。在实践中,笔者根据“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理念,并结合我校的实验研究特色,开始尝试着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走向主题阅读,以培养学生的主题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题学习思辨能力。

(一)单元导读课——巧借自主预习单,激发阅读兴趣

单元导读课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自主预习课和预习达标课完成一个单元的整体预习。预习单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如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字词挑战关,根据课题设问题答疑关,根据关键词句设词语理解关,根据文章类型设概括主要内容关,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设人物评论关……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课和预习达标课上归类梳理、概括、交流这些学习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还促使学生对单元主题和整组课文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精读引领课——精讲点拨,一课一得

精读引领课是通过精讲单元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再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一篇或多篇同类文章训练这个阅读方法,从而达成单元训练目标。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我们围绕单元主题“成长的故事”及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了本课教学的人文目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让学生樹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提炼出“抓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语用训练点。首先,我们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语境理解文中“衣衫褴褛”“得意扬扬”“灯红酒绿”等四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根本所在。在课堂上融入这些富有深刻含义的词语,由浅及深、层层推进、层层点拨,牢牢抓住四字词的表达方法为训练点展开教学活动,很轻松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读写结合的学习任务。其次,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再学习两个名人成长故事“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和“居里夫人专心读书”。这个环节对教师而言是半扶半放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迁移运用的过程。学生掌握了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再巧妙地结合思维图示,实现了以文带文,以一篇带多篇的语文主题学习目标。

(三)略读提高课——培养阅读能力,把握阅读策略

自主提高课的形式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主要是通过单元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最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大量阅读、海量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结合我校的实践经验,在自主提高课中,我们把语文主题学习方法与思维图示策略有机融合,将群文横向联系起来读,通过对比、猜测、推论、反思,引导学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

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略读课《夸父追日》为例,学习《夸父追日》后,师生总结学法:从人物、语言、主题、内容、情节等不同角度感知神话想象的神奇,再运用总结出来的方法学习主题丛书中的《黄帝大战蚩尤》和《奇米恰瓜造日月》两篇神话故事,进一步体会神话的魅力。各小组根据“自主学习单”上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制作思维导图,最后进行交流汇报。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主题学习”让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使课堂由原来的教师教为主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为主,真正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

二、开阔师生的阅读视野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进度太慢,大量的时间花在单调的重复讲授和练习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主张从减少教材和教学过程的重复中求得教学速度,从加快教学速度中求得知识的广度,从扩大知识广度中求得知识的深度。“语文主题学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语文主题丛书进课堂,不仅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还为学生“海量阅读”注入了活泉水。

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前,笔者常常为指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课后阅读拓展而苦恼,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实验后,笔者惊喜地发现语文主题丛书让“每周或每月共读一本书”不再是教师和学生的奢望。主题丛书里的阅读材料紧扣语文课本的单元主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编排。学生从课内阅读链接到语文主题丛书阅读,整个学习过程是新鲜有趣的。

比如,在课堂上学生感受了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的高傲,领略了语文主题丛书中沈石溪写的《保姆蟒》。不同作家笔下的动物各具性格特点,它们也有着像人类一样的情感,学生完全被作家笔下的动物吸引了。依托着课本和主题丛书,笔者又趁机向学生推荐沈石溪的小说《斑羚飞渡》。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它让不知道该读什么课外书的学生有了阅读方向,让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始跃跃欲试,让爱好阅读的学生多了津津乐道的表现机会。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因为阅读和交流,碰撞出了一朵朵美丽的火花,也为单元主题习作“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做好了铺垫。

“语文主题学习”实现了以文带文,一篇带多篇,甚至多篇带一本的阅读教学目标,主题鲜明,反三归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向课外拓展,阅读量从一篇向多篇递增。它让教师和学生结伴而行,开始了一段又一段的主题学习探索之旅,进而爱上阅读。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快乐阅读的体验,还让教师获得了进步和成长的新能量。例如,笔者所在的教研团队潘丽如老师在南宁市2017年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成果展示活动上展示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例;同年12月,我校在西乡塘区清川共同体内开展了“南宁市骨干工作坊小学语文四坊线下活动”,展示了我校“主题学习与思维图示融合”的研究成果。这些集体备课、团队教研的经历让教师能在“语文主题学习”探索的路上迅速成长,专业素质得到了切实提升。2018年5月,我们清川教研团队在南宁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专题教研展示交流活动上做“语文主题学习质从量出、反三归一”经验交流发言,笔者和团队里的5名骨干教师围绕“如何开展单元主题学习以及课内外主题阅读”分享了我校语文教师进行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的案例,介绍了如何从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提高课落实语文主题学习的训练点,如何在课堂上融入思维图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做法。

2010年以来,我校完成了晨诵课、作品推介课、主题阅读课、影视课等多种课型的研究和实践。2018年6月在南宁市清川小学学区“语文主题学习”交流活动上,我校三年级组8名语文教师用一周的时间认真备课,以“单元达标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提高课”三种课型呈现了三年级第八单元的备课内容。我们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語文教研员、华樾(北京)研究院学术顾问陈玉琴老师的充分肯定。

几年来,在“细心听课、用心评课、全员研课”循序渐进的教研实践中,在一次次的研讨课、公开课中,师生们从“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研究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实践证明它是值得推广的。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集体备课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文本整合
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索之旅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