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 要:由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新基础教育的内涵、追求、构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理论领域的影响进行论述,进一步了解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教育理论;学校转型;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1994年,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并提出了新基础教育概念,经过24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新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收益范围包括参与研究的学校、师生、教育机构等。新基础教育强调动态发展,使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始终保持先进性,新基础教育要求教育人员用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使用的项目术语都不同于传统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新基础教育是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产物,透过这个教育理论,人们可以与叶澜教授对话,对教育研究有更全面、更深入、更真实的理解。
二、新基础教育的概述
1.新基础教育的内涵
新基础教育所提倡的“新”教育理念、“新”教育实践,是相对于过去的状况而言的。其中的“新”字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从研究的目标看,新基础教育主要研究的是社会转型期实现学校转型,包括成人和成事两个目标。第二,从研究性质来看,新基础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研究,变革理论协同变革实践相互构成,共同创新。第三,从研究的基本路径来看,新基础教育通过变革实践建设新型学校。第四,从研究的价值取向看,新基础教育要以积极、健康为标准。第五,从研究教育活动来看,新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动态生成。第六,从教师队伍来看,新基础教育在不断培养教师、学校教育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水平。
2.新基础教育的追求
新基础教育在实践中总结出追求——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欢乐;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变得充满智慧;把精神气息还给师生,让校园浸润在爱的海洋里。
三、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构建
1.新基础教育价值观构建
在生命教育观下,教育要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然后再向学生传授知识。一般情况下,新基础教育价值观的构建如下:
教育有引导人生价值的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指导,筑牢学生精神层面的支柱,奠定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道德基础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交际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工作,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新基础教育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人们的知识层面,还要立足于人们的生命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知识教育到情感教育全面升华,才能培养符合现代价值需求的教育人才。
2.新基础教育教师观构建
新基础教育构建的教师观为:第一,清晰认知教师角色,强调教师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尊敬师长以及他们的劳动,同时也要尊重自我的发展,提升自我的精神需求,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优良的教育或研究环境,并为其提供教育资金支持。第二,重视教师的个人差异,指出教师的个人教育错误并进行纠正指导,从而使教师正确地教育学生,以最大的积极性调动教师的教育意义,运用宽阔的胸怀尊重每个生命、个体。
3.新基础教育学生观构建
新基础教育构建的学生观为:第一,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不是首要标准,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统一的教育體制和模式有针对性地应用于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第二,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第三,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限潜能。
4.新基础教育课程观构建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课程教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和塑造品行的载体。因此,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是教育的关键。新基础教育构建的课程观为:第一,课程设置的内容要理论加扩展、理论结合实践、学术融合生活、自然融合人文,既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加强综合课程设置,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时常观察日常生活的细节,并将生活融入课程当中。生活是知识的来源。
5.新基础教育教学观及其构建
传统教育教学一般是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形式下开展的,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对学生接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塑造品性有很大帮助,在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校教什么”“学校怎么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传授者,而学生是学习者。
新基础教育重在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主动性、教学先进性。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要融为一体,不能独立开展。教师与学生要互相融入对方的角色,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培养彼此的默契,在彼此的沟通中相互学习、互相补充,相互提升和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师生内心的创造力。新基础教育构建的教学观为:第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以人为本”,改变传统“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观点,新基础教育不仅要重视情感,还要注重体验生活,重视学生的良好道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养成。第二,改变传授知识的观点,变被动为主动。将“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由此,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学生方能体验到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四、新基础教育对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影响
1.新基础教育提升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1)生命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未来。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更直面人的生命,为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奉献青春、奉献教学力量。教师用以人为本的情怀从事着教育事业。新基础教育将“生命”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沟通,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次次转型、蜕变。学校重视“生命性”,教师要把工作当成体现生命活力的任务,努力完成为生命的健康、主动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新基础教育使“生命”与“实践”的关系变成了教育本身的基本问题。
(2)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学派。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演变出一个教学派系——“生命·实践教育学”。这根植于中国文化与本土教育学派,强调“生命”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追求21世纪中国教育教学的理论发展,促进我国教学专家队伍的建设。
2.新基础教育实践深化教育理论的认知
(1)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实践可以深化对教育理论的认识。与探索性研究相比,发展性研究在组织形式上更加丰富、开放,发展性研究具有推进研究、放大研究两个功能。研究者分为三个部分: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课题组、核心实验学校的成员、区域性推广“新基础教育”所特有的群体。发展性研究开展的组织还包括“一所”“一体”“一站”和“一制”。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共同体是“一体”,共同体彰显了研究成员的凝聚力,促使研究成员合力共同完成课题研究。新基础教育拥有“一站”式网站,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网站互相交流。新基础教育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一套“一制”的研究制度,这些制度不断促成研究,遇到困境时发现走出困境的办法,把握研究发展趋势,提出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研究策略,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质量,为制度系统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参与者有理论研究专家、实践参与人员、学校支持者。新基础教育的实践充分利用了理论,在深化理论的同时又对其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2)新基础教育实践,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新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两者结合在一起,相互滋养,相互渗透,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实践当中并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不断地转化理论,不断地应用于实践。实践工作者在参与“研究性变革实践”过程中也实现了学校教育的转化,提升了学校的理论和教学水平,实现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成人成事”相统一的目标。理论是实践的资源,实践工作者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独有的思索问题方式。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是相互依靠、相互推进的。
人们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发展,丰富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五、结语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石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决定着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传统基础教育已经不能满足21世纪的社会需求,传统教育必须向新基础教育转型,扫清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创立新型教育,建立新型素质教育。本文系统论述了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进而详细分析了新基础教育的构建及其对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叶 澜.“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发展研究,2003(3):7-11.
[2]徐冬青.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4(8):95-96.
[3]何 源.浅谈“新基础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02-103.
[4]岳欣云,董宏建.“研究性变革实践”:教师发展的新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2):7-11.
[5]李云星.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创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中国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9):15-19.
[6]葉 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J].教育学报,2013,9(5):3-23.
[7]侯云燕,王 晋.实践智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交融的桥梁[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28-33.
[8]唐开锡.生命教育观下的新基础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8):62-64.
[9]侯云燕,王 晋.实践智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交融的桥梁[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28-33.
[10]黄 伟.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吁求——从教育实践审视教育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6):51-56.
[11]刘庆昌.感悟“新基础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3):63-65.
[12]李政涛.什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7(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