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8-02-26 13:32赵晶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赵晶晶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其目标是让大众消费者满意。文章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着手,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逐步打造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的新模式,探索出为企业和行业培养德技双馨匠人的新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我国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以及柔性化生产,在实践生产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能够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设品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两次报告中全部都提到了“工匠精神”,标志着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已经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的议程以及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它肩负着培养中国高端制造业技能人才的重任,作为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的摇篮,重拾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及意义。然而,对于高职院校一线教育教学环境而言,众多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不少障碍,亟须探索出一条具有针对性的高职教育新路径,才能真正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精英化培养的难题。文章将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出发,基于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将其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 工匠精神基本内涵以及培育意义

工匠精神实质上是职业精神,总体上来说,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集中体现。它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表现。“工匠精神”基本內涵主要包含敬业、专注、创新、精益等方面内容。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能,而且更是品质,是对就业人员 “德”“才”的重要考验。我国制造业由于过分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太重视打造商品质量及品牌效应,缺乏一种专注与创新精神,其实质就是“工匠精神”的严重缺失。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好每一个学生,为社会和企业输送高技能高素养应用型人才,打造出一批品牌企业,真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梦想。

二、 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几乎没涉及到“工匠精神”,也没专门设置特定课程来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存在诸多弊端。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优先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多次改革,但是,在内涵理解的层面上,仍然与本科院校的学历教育混淆不清。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与本科院校十分相似,根本不具备职业教育的特色创新。整体来看,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高,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偏少,实践操作课程所占比例更少,理论、实践课程的比例很不协调。

(二)教学模式不创新

在高职教学课堂中,诸多专任教师的授课模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教育内容不全面,理论多,实践少。学生看似听懂,但在实操时就会出现颇多问题,导致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较差。同时,在学期考核时,教师往往注重的是理论考试,实操考试无暇顾及。

(三)师资能力不具备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必然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师资配备一直是高职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高职教师缺乏专业实践锻炼和自身并不太想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及缺乏职业创新的勇气,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三、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培育工匠精神为主要教学目标,选取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以该课程中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线路设计与调试项目教学为例,将整个课堂教学分成工作准备、设计安装、运行调试和清扫整理等四个环节,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其中。

(一)以敬业的精神对待工作准备

1.电气原理图设计。

首先,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要求,由学生通过课前分组讨论、相关资料查询、方案初步拟定等流程,每组初步设计出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线路电气原理图。在设计过程中,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电源、电路连接符号、电动机等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绘图标准进行绘制。

2.安全教育。

在实训前,班级学生整队,教师针对本次课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班级所有学生都必须穿好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脚穿电工鞋,整装进入实训室。否则,不准进入。

3.工量具、元器件准备。

各组学生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线路电气原理图,准备好工作过程中需要用的电工工量具、各种元器件及若干导线,同时也要对工量具及元器件进行逐一检测。同时,所有工量具及元器件按标准整齐规范摆放,养成良好的操作水平。

4.实训设备准备。

学校采购的实训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尽可能模仿企业实际生产场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场景。进入实训室后,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对实训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保证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进行设计安装

细节决定成败。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课堂细节绝不容小觑。在设计安装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从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基本功能出发,对线路中按钮、接触器、断路器、热继电器、电动机等进行安装。其次,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综合布线的合理性。然后要求学生从线路质量角度出发,明确指出每个接线点的接线是否牢固。最后,鼓励学生产品从工艺角度出发,设计出横平竖直、美观的线路。

學生为了能设计出完美的作品,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小组合作与反复讨论,不断地进行策略研究,探索出一条又一条新的设计思路。再通过反复动手操作练习,孜孜不倦,使材料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把产品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从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以专注的意志力开展运行调试

在进行线路运行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安全文明生产程序。教师要注重课堂中教学巡回指导、问题答疑、突发情况处理等环节,对个别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生的失误立刻进行教育。并要求其重新操作,直至达到标准为止。如果学生安装后的线路不能完全达到长动控制要求,而学生又有畏难情绪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急躁的情绪和畏惧心理,以执着的意志力与学生一起将线路调试成功,达到最佳运行效果。在对于个别学生操作不熟悉,乱动按钮开关,致使电路发生短路,甚至烧断熔丝、冒出电火花等现象,实训教师应该立即处理,处理后及时将正确的操作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耐心、专注的意志力。

(四)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行清扫整理

在实训结束后,所有学生要做好工作台关闭电源和清扫整理工作,将工量具及元器件归位。教师依据课堂教学评分标准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小结

高职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要把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融入贯穿培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在脑海中不断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去认知工匠精神,了解生产工艺以及对工艺精益求精、一私不苟的钻研精神。让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敬畏,促使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负责、对客户负责,自内而外地去追求完美品质的产品,从而达到工匠精神的熏陶作用。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装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价值取向和一丝不苟的职业观,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是高职课堂教学的灵魂,已成为每位高职学生向往的精神境界。这也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自身要具备工匠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爱岗敬业,为行业和企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匠人”。

参考文献:

[1] 崔兴艳,赵丹.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育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2] 薛忠义.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工匠精神的培育[J].山东化工,2018(4).

[3] 王小玲.论“工匠精神”如何融入高职课堂[J].考试期刊,2018(12).

[4] 邢艳茹.如何在电气动作实训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J].职业,2017(3).

[5] 张文浩.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J].职业,2017(14).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