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随着社会变迁、二胎政策的到来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学龄前儿童看护问题成为本市青年群体所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市学龄前儿童的看护方式主要有三种:长辈隔代看护、家政服务人员看护和早期育儿服务机构托管。为此,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推进学龄前儿童看护解决方案的优化。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看护;双职工;隔代看护;家政服务
[作者简介]赵昕乐(1990—),女,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英语教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江西赣州 341000)
一、赣州市当前儿童看护解决方案利弊分析
贛州市区目前儿童正式入学年龄普遍定为三周岁,未满三周岁婴幼儿都需要婴幼儿看护服务。本次研究数据来自49个家庭样本,家庭儿童年龄在0周岁—7周岁之间,期中独生子女家庭30个,家有二宝的家庭19个。数据统计来源于在线问卷调查。问卷样本家庭均为双职工家庭。联合国在195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中指出,鉴于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一年内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及照料。为此,在制定法律时,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1]。
(一)长辈隔代进行家庭看护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儿童看护服务都是以家庭为中心。在女性产假结束后,看护婴幼儿的责任往往由家庭中的上一辈,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1956年,我国女性就业人数是1949年的5倍多;到1990年城镇18-60岁女性的就业率高达72.4%,2000年18-60岁全国城乡合计女性人口的就业率为75.6%,女性就业率居于世界前列[2]。不可否认,我国女性就业率的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使得学龄前儿童的看护问题日益突出。在调查的49个样本家庭中,其中40个家庭样本中,家庭父母双方都有工作,有的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正式员工,有的为自主经营者。49个家庭中有祖(或外祖)父母帮助看护孩子的家庭,不论长期短期,有48个,只有一个家庭没有上一辈帮忙看护孩子。调查问卷显示,选择祖(或外祖)父母看护的理由主要为“放心”、“零开销”。在看护孩子的意愿选择中,老一辈看护孩子也排名前列,共有35个家庭将老一辈看护孩子作为看护意愿的首选。但是长辈隔代看护孩子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变化影响儿童看护实际承担者的行为。长久以来受伦理道德束缚,使得家庭的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而隔代之间看护和教育理念的不合,有的家庭婆婆帮忙照看下一代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婆媳问题,从而影响家庭关系的发展,也影响看护实际承担者的行为。二是长辈的身体状况影响着儿童看护的质量。除了大多数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且发病年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外,有研究指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他疾病”这5类疾病在各个年龄组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3]。男性在45岁~60岁比重最大,女性在40岁~55岁达到高峰,且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而这些高峰期恰恰是成年子女结婚生子的时期[4]。
(二)家政服务人员进行儿童看护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职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家政服务这一行业。从一家大型家政服务中介获悉,每月该公司培训的月嫂以及育儿嫂人数在30-50人次。这些培训上岗的家政人员,很快就会被有需要的家庭雇佣,成为家庭儿童看护人员。在调查的49个家庭样本中,其中有21个家庭雇佣了家政人员,包括全天住家阿姨,全天不住家阿姨以及钟点工。
随着儿童看护服务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儿童看护服务专业人员的缺口也与日俱增。薪资不断走高,赣州市平均育儿家政人员工资为每月3500-4000元,导致大批下岗女性及周边农村失地女性走入这一行业。近年来家政行业一直存在着“需求量大,满意度低,持久性短”的特点。在调查的21个由家政服务人员进行看护的家庭样本中,其中服务年限满三年的服务人员仅1人,满两年的4人,满一年的5人,不满一年的11人。多数家庭面临春节前后家政人员辞职更替的情况。频繁更换家政看护人员,不利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家政服务人员主要为“4050”城镇下岗人员以及农村转移的劳动力,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没有标准的准入制度和准入条件,存在极大的看护风险。外加社会上保姆看护事件频繁发生,也导致托付家庭对这一行业信任缺失。
(三)0-3岁的学龄前儿童拖育机构进行儿童看护工作
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解决很多家庭无人看护孩子的问题,也满足了很多家庭进行学龄前早教的需求。本次调查走访了5家具有0-3岁早教拖育服务的机构,2.5岁-3岁之间的孩子占到87%,只有少部分是小于2岁的孩子。在调查样本的49个家庭中,去过早期教育或拖育机构的家庭或者曾经去过类似机构的家庭有7个,送入的年龄都选择孩子满2周岁后。多数家长考虑早期儿童拖育机构作为进入幼儿园的一个先行适应场所,可缓解幼儿3岁之后入园的焦虑情绪。
我国目前的早期婴幼儿托管机构暂无统一的职业准入门栏标准,这使得早期幼儿托管机构服务得不到标准化的管理和质量安全上的保证。这些“早教机构教师”缺乏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大多数将幼儿园3-6岁的教育方法照搬过来,不能适应0-3岁婴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育婴师”这一新职业,主要是培养从事婴幼儿早期教养的专业人员。然而育婴师并不等于早教机构的专业老师,不仅要掌握生活喂养方面对孩子进行照顾技能,还应该充分学习和掌握怎么教育婴幼儿的知识。
二、赣州市儿童看护问题解决对策
(一)灵活延长女性劳动者的产假时间,并增加男性工作者陪产假制度
受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影响,女性生儿育女具有无偿性等特征,女性是学龄前儿童看护主要力量。如在挪威,新生儿父母双方可休47周育儿假,在此期间拿全额工资,也可选择休57周,拿80%工资。全部费用由国家承担。目前该市女性劳动者产假时间为158天,男性没有陪产假。国际母乳协会提倡母乳喂养至2岁,但是产假158天后很多妇女很难实现这一项操作。如果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女性劳动者的产假时间,并增加男性工作者陪产假,儿童看护问题压力将得到很大地缓解。
(二)完善学龄前儿童看护教育机构的监管制度,用人单位开设小型学龄前儿童看护服务场所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学校等人员较多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都为双职工家庭提供了便宜且便捷的幼儿看护服务。如:气压机厂幼儿园、赣纺幼儿园等。这让很多女性工作者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完成了哺乳喂养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利润低的企事业公办幼儿园退出了历史舞台,给现今双职工家庭也带来了儿童看护的难题。
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引进该市口碑较好的一些早期拖育机构,在单位内部开设小型学龄前儿童看护服务场所,可以解决学龄前儿童看护难的问题。
(三)合理开放国内家政劳动力市场,允许聘请外籍家政服务人员
在我国香港地区,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在岗的菲律宾籍人员数量为13.3098万人[5]。“菲佣”因为具有价格低廉,专业度高,忠诚度好的特性而受到家政服务业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菲佣“数量不断上升,除了菲律宾籍家政人员外,缅甸以及印度尼西亚非法就业人员也不断出现。我国内地未给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合法地位,因此,公安机关一直以来对外籍家政服务人员保持打击态势[6]。
在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开放问题上,我们可以有效借鉴香港的经验,加快确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正确掌握外籍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家政劳动力市场,为解决幼儿看护问题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雅林.城市妇女双重角色地位的变迁与家庭[J].社会学研究,1990,(4).
[2]蒋永萍.重建妇女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J].妇女研究,2007,(2).
[3]张晓磊.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分死因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4).
[4]栾丽云.变迁中的中国家庭与儿童看护的社会学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09,(8).
[5]位秀平,杨磊.国际移民理论总数[J].黑河学刊,2014,(1).
[6]杨国轩,王晨颖.我国内地“菲佣”问题治理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7).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