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标探究教学法”在中职体育中的运用

2018-02-26 01:25蔺永田
新一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运用目标探究

蔺永田

摘 要:目标探究教学法就是将教学目标化,明确化。整个教学是一个大目标,为实现大的教学目标,我将其分成引、探、练等三个二级目标,又是三个学习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又细化出许多个小目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做好每个环节。

关键词:目标;探究;体育;运用

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知识的新一代,这就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中专学生的年龄特征,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目标探究教学法”实验,其特点是“目标引路,尝试探新”。按照目标探究教学法,教学中抓好引、探、练三个环节。

一、引——揭示联系,阳光体育论文明确方向

目标探究教学法强强调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教学中要给学生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能在目标的指引下主动地进行探究。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揭示其联系,根据学生现有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制定好目标,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

在一个班或一个运动队中,学生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以调动全班学生或全队队员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人与人之间略有差异,如基础好、起点高的,可以给他“开小灶”,增加训练内容或训练量,某项(如柔韧性)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的训练内容。在课堂训练时,一些比较简单、难度比较小的动作可以让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学生进行;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训练。当学生达到一定要求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当动作不合要求时,要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和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切勿过多地指责和苛刻的批评。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那种面面求全、追求形式的教学总是要失败的,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突出重点、精讲精练才能省时高效。因此,目标的制定宜精简,一节课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解决一两个问题,让学生有重点的训练,防止解而不决。揭示目标后,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跳出理论圈子围绕目标、调动原有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大胆尝试,努力探新,争取推陈出新。

二、探——交给方法,先练后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说练而有法,探而有路,使学生有规可循,从而自主地运用知识的迁移,借助已知学习未知,使学生在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去发现新知识,在掌握现成结论的同时,又会设法去突破现成的结论。

先练后讲是指接触新内容时,教师不先教而是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方法去进行观察、想象、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学生的参与程度,短论文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挥体育小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参与老师的教学,同时要兼顾体质较弱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关心,让他们能更多地发现自己在练习中的缺陷,并得到及时帮助和指点。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节节奏。当发现学生掌握技术不好时,就放慢节奏让学生停下来进行纠正,力争让大多数同学能掌握技术动作;当发现学生练习濒于疲惫时,就要有意变换一下节奏,穿插一些游戏或放松练习,调节一下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经掌握而表现出漫不经心时,就加快节奏,变换练习方式从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重新振作起来,积极投入体育活动中去。这样及时取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手段,能大大提高课学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受到体质、训练水平的限制,对某些动作技能的掌握往往不全面。此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教师可通过搭桥、引路、指点、疏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让其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动作技能要领。

三、练——分层实施,总结提高

练习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经之路,按目标探究教学法。它可分为巩固和提高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横向的研究,通过分解动作按教学目标把若干相关的动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合,便于学生总结规律、巩固目标;第二个层次侧重于纵向探求,它打破体育分支的界限,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把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范围思考,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一层次的练习,教师都要处理好练与纳、难与易的关系。

体育是动作性强,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在练习的设计上要考虑到这一客体的情况,按学生主体的认识规律、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划分成几个坡度,使这些“坡度”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維的阶梯,以逐步提高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水平和学生体育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教师还要高瞻远瞩,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突破点或采用分散的形式化难为易,使易的不易。我体会到,只要符合学生的运动水平,设计好适当的“坡度”,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即使是较高难度的体育动作,学生也能自己学会。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合理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争取教学的主动权。只有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才能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运用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