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珊
摘 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书中,作者对价值和文化系列概念进行了内涵阐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给予详尽的解答,途径探索与模型建构可谓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全书思维缜密、观点鲜明、语言流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深扎高校乃至全社会的一部力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6
作者简介:于 珊(1988—),女,山东昌乐人,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正科级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一个蕴意丰富的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1]这个新鲜生动的比喻同样可以形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盐”,高校校园文化是“汤”,“汤”之新鲜离不开“盐”之调剂,“盐”之美味需要“汤”之呈现。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地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让其思想精髓在高校乃至全社会落地生根,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的必然课题。宋伟老师的著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详细解答。
一、层层剖析展现清晰思维脉络
作者层层剖析的思维脉络在书中多次出现,不仅给读者以极大的启发,更展现了作者在相关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如关于“价值”和“文化”系列概念的层层剖析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认为哲学视域下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实践过程的需要而呈现的正向属性和功能,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和价值关系最深刻的表达和最根本的看法,核心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体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维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从古至今、从本土到西方、从历史角度到文化角度,作者详细分析了文化、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的演化历程与形态体现,认为文化是以“人”为主体反映所属阶级的共性价值观,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提炼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是以“人”为本、以“化人”为意义遵循、以“内化与外化的统一”为发展动力的先进校园文化。正是对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的深入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高校校园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带面的系统梳理,让读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解更加透彻。又如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内容的梳理让人印象深刻,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设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引领思想、宣传理论、凝聚精神、稳定社会的社会目标;第二层为正确、内涵、和谐“三发展”的学校目标;第三层为坚定信念、提升道德、健全人格的个体目标,在此基础上,作者将融入内容划分为十二方面,事关神圣使命、社会责任、个人形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健全人格、社会良知、公民素质、民族精神、职业操守、道德品质、仁爱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盐”的功用發挥与使用要求在作者层层剖析下变得清晰明了。
二、深入分析体现扎实理论功底
作为本书的论述重点,作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做足了功课,思路开阔而又不乏清晰,分析全面而又不乏透彻,语言平实而又不乏个性,其中不少阐述令人印象深刻。如在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时,作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全面调研,客观分析了当下“盐”入“汤”之缺乏深度融合、联动机制、方法创新、人文涵养、强力吸引等诸多问题,“两张皮”现象、“里子”工程、“面子”工程、“知行割裂”、“雷声大雨点小”等字眼直击要害。又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分析中,作者认为科学、全面、正确地分析深层次原因十分必要,认为既有社会层面的经济、文化、风气、网络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又有学校和个体层面思想漠视、观念扭曲、执行不力、保障不周等方面的消极作用。正是多方面的困扰与阻力,让一些思想迷茫、信仰缺失、情感落寞、情绪消极、意志薄弱、行为偏激等不良状况频发,高校文化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论述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把精神食盐就是整个高校文化之汤的美味之本,为高校校园文化旗帜鲜明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方向指引与理念之魂,正如作者所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必然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不仅是宏观层面的必然,更是微观层面的“润物细无声”。在文化的纽带作用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落地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作者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平台。”[2]
三、生动解析呈现丰富社会阅历
在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孕育历程时,作者见解独到、语言精练:“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历史基因,21世纪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孕育母体,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时代召唤。”[3]又如,作者在剖析价值与文化的过程中参考诸多经典理论:克拉克洪关于价值观的经典阐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拉斯思的价值澄清理论、彼得·麦克菲尔等人的体谅关怀理论、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价值商谈理论、纽曼的社会行动理论、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需要理论等。再如,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时,作者借鉴了不少国内各大高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思路,让“盐”融“汤”之经验更亲近、更易学:清华大学“马兰花开”精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劳模精神”、厦门大学“四种精神”;北京大学“教授茶座”、山东大学“互动课堂”、吉林大学“思想·理论·人生100讲”、中南大学“雷锋岗”等。又如在分析融入困境时,作者关于“缺乏诚信”的论述颇接地气、生动有力: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肉包子、造假学历的道德沦丧,佛山“小悦悦”事件的旁观冷漠和老人摔倒“扶不扶”的信任危机,真假难辨的“网店好评”“网络谣言”和“诈骗短信”的狂轰滥炸,都让国人的道德底线、道德良心与社会信任备受拷问、煎熬与愚弄……这些生动的解析不仅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对于价值和文化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投入与深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执着的研究动力。
纵观全书,作者观点鲜明、思维缜密、表达流畅,书中诸多观点既体现了作者对于该问题的深入思考,又对广大读者具备很好的启发性。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这本书的作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之“汤”的烹饪技法展现得淋漓尽致,讲解得生动易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深扎高校乃至全社会的一部力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期待广大读者能够从中汲取用“盐”之巧法、煲“汤”之秘诀,不断补充精神营养,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716/c40531-30149945.html.2018-07-16.
[2][3]宋 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35-4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