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咫羽+易图永
摘要 通过对2015年邵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邵阳市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情况较重,“两迁”害虫发生较轻,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当地田间管理、品种选择、气候条件有较大关系。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病情指数;发病率;湖南邵阳;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115-02
邵阳市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每年种植水稻31万hm2,常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86.33万公顷次。病虫害田间调查是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制订防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的基础,对病虫害防治有指导性作用,可保障农作物产品优质、高效、生态、低成本、无公害[1-2]。因此,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加强水稻病虫田间调查、搞好病虫测报,对绿色、安全、无公害水稻生产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笔者于2015年5—10月在邵阳市各县进行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旨在通过分析发生情况,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1 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
1.1 稻瘟病
1.1.1 叶瘟。从插秧后秧苗返青开始,每5 d调查1次,查到始穗期止。根据当地种植情况,系统观察田选择早、中、迟3类感病品种各2~3块,在观察期内不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定点观测田每个田块在田埂内第2~3行定2点,每点查2丛绿色叶片,按照大田叶瘟病情分级标准[5]进行调查和病情指数计算。
1.1.2 穗瘟。按《稻瘟病測报调查规范》[5]进行调查。
1.2 水稻纹枯病
按《稻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6],记录发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
1.3 稻飞虱
按《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7]进行调查。
1.4 稻纵卷叶螟
按《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8]进行调查。
1.5 二化螟
从诱光灯下第1次出现成虫后开始进行田间调查,选择重、中、轻3种类型田各2块,每隔7 d调查1次,在收割前结束。采取五点取样调查法,每点调查50丛,记载调查数据,计算田间蛾量和幼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瘟病发生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早稻:叶瘟田间始见于5月9日,5月底进入流行高峰。其中,邵阳县、新邵县、洞口县重发生田块较多。穗瘟始见于6月15日,水稻品种为湘早籼24号。由于早稻破口期晴少雨多,病穗率较偏重,7月7日病穗率达到1.8%。
中稻:叶瘟5月24日田间始见,6月上旬流行。穗瘟8月2日始见,8月25日病穗率达到0.6%。由于7月下旬雨日较多,气温适宜,中稻穗颈瘟偏重。
晚稻:叶瘟8月1日始见,8月17日左右流行。穗瘟始见期在9月13日,10月9日病穗率达0.46%。
2.2 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
早稻:5月16日始见,由于降雨天气多,气温有所上升,纹枯病发生流行迅速。到6月上旬进入流行盛期,6月16日全市早稻平均病蔸率达22.5%、病株率达8%,7月7日病情指数为8。
中稻:始见期在6月11日, 6月28日进入流行期,流行高峰期为7月29日至8月4日,8月5日中稻平均病蔸率达24.9%、病株率达8.5%,8月25日病情指数为6.4。
晚稻:始见期在8月5日,流行高峰期为8月26日至9月11日,9月16日平均病蔸率达26%、病株率达11.6%,10月9日病情指数为5.8。
2.3 稻飞虱发生情况
2015年邵阳市稻飞虱迁入早,迁入峰次多,但迁入累计虫量不高。3月18日邵东县(武冈市为3月24日)灯下始见白背飞虱成虫。4月22日左右出现第1个迁入峰。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强对流天气多,共出现4次迁入主峰,分别为5月15日、5月19日、5月30日、6月10日(图1)。
2.4 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
2015年稻纵卷叶螟蛾迁入时间早、迁入峰次多、蛾峰持续时间长,但蛾量偏小。2015年武冈市4月1日灯下始见,4月2日草地赶蛾始见,5月9日田间系统赶蛾始见。5月15日出现第1个迁入峰(上年为5月10日),但蛾量不大,此外还有5月19日、5月27日、6月10—13日3个迁入峰。其中,6月10—13日迁入量最大。6月14日早稻系统赶蛾量达到6 375头/hm2。6月16日早稻幼虫量达47 580头/hm2,中稻幼虫量达64 305头/hm2。第四(3)代发蛾盛期为7月1—7日,高峰日为7月7日,中稻田平均蛾量为12 195头/hm2。7月14日中稻幼虫量达到203 580头/hm2。第五(4)代纵卷叶螟盛蛾期为8月5—13日,8月11日中稻田平均蛾量为6 465头/hm2,晚稻田平均蛾量为3 390头/hm2。8月18日中稻、晚稻幼虫量平均分别为 34 005、76 770头/hm2。第六(5)代纵卷叶螟盛蛾期为9月2—12日,高峰日为9月8日(蛾量4 770头/hm2)。9月15日晚稻幼虫量平均为70 440 头/hm2,9月29日幼虫量平均为22 125 头/hm2(表2)。
2.5 二化螟发生情况分析
一代偏重发生。受4月上旬倒春寒的影响,二化螟成虫羽化盛期一般在4月25至5月4日,一代卵孵高峰期在5月7—15日。5月19日低龄幼虫高峰期平均幼虫量为130 350头/hm2。一代蛹羽化高峰在6月29日至7月5日。二代中等发生,二代二化螟孵化高峰在7月7—13日。1~2龄高峰在7月12—16日。7月14日中稻二化螟平均幼虫量为26 925头/hm2。成虫羽化高峰在8月7—13日。三代中等发生,三代二化螟卵孵高峰一般在8月14—18日,1~2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17—21日。8月18日中稻平均幼虫量为27 030头/hm2,晚稻平均幼虫量为22 380头/hm2。第3代蛾高峰为9月13—17日。四代中等发生,四代发育不完全,孵化高峰期一般在9月22—26日,1~2龄幼虫高峰期在9月28日至10月2日。10月 9日平均幼虫量为23 190头/hm2。endprint
3 讨论
从调查情况来看,2015年邵阳市水稻病害发生情况较严重,主要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到位,稻瘟病田间带菌率和纹枯病残留菌核量大,具备大发生的菌源基数,加重病害发生。2015年“两迁”害虫发生较轻的最重要原因是上半年迁入量少,这主要与迁出地成虫羽化期和台风时期是否吻合有关。从调查的水稻品种来看,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由于优质稻对某些病虫害的抗性较差,是稻瘟病、稻曲病暴发流行的隐患。
中稻、一季稻面积比较大,播插期不一,插花种植,抛秧和免耕栽培面积大,都有利于螟虫和“两迁”害虫的发生危害。一是部分农户缺乏平衡施肥观念;二是复合肥常常氮肥比例偏重,偏施氮肥現象仍较严重,易导致禾苗生长过旺、过于嫩绿、田间郁蔽度大、植株抗性降低,有利于害虫的发生繁衍和病害的扩展危害。
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具有较大的影响,邵阳市 2015年4月出现倒春寒,对二化螟有所抑制。但2016年,因杂交水稻品种高秆、粗茎营养丰富,单、双稻混栽桥梁田多等原因,导致邵东县第4代二化螟发生严重[9]。6月气温偏高,7—8月气温偏低。没有明显的高温干旱时段。加上雨日较多,经常是上午下雨、下午天晴。适温高湿的天气导致稻瘟病发生重。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但是稻飞虱并未暴发,应该与采取了合理的防治措施有关。
4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韦永保,赵厚印.水稻病虫总体调查及预报技术探讨[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2):3-5.
[3] 王颍.水稻主要病虫害田间调查技术[J].农技服务,2013,30(5):498.
[4] 刘淑环,李金琴.哲盟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调查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3(4):32.
[5]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0—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6] 稻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1—2011[S/OL].[2017-10-10].http://www.zhgb.org/2/standard Detail499149.htm.
[7]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4—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GB/T15793—2011[S].北京:[出版者不详],2015.
[9] 刘长义,周检军,申意玉. 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控防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7(8):57-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