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摘要: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想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因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能够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整个语文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对策情感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就是通过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通过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以及在生活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还使其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因而,作为语文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教学中的知识与学生的情感教育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一、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增强语文学习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其实是靠老师来指引的,长时间的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受到约束,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因此在情感教育中,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情感能力,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增强语文学习技能。克里希那穆提在自己的著作《一生的学习》中提到“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接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 。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己是最清楚的,也是最有权利评价的,认识自我,即是在学习上了解自己 ,认清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不足,从而对症下药,不仅提高了自我认识水平 ,而且能准确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强自身的学习技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素质。
二、通过创设情境,在互动中传递情感
汉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因此,要真正理解词语,需把它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从课堂教学角度考虑,创设情境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便于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氛围;从学生接受理解的角度来看,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便于与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从教师角度分析,借助情境,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相应教具向学生传递文本人物情感,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内化,在互动中传递情感,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生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创设情感的方法还有很多,根据文本内容播放渲染气氛的音乐,不仅可以有效拨动学生心弦,引导学生跟着音乐情感而起伏,还可以帮助学生疏导其情感,舒缓人心,以便引导学生放下包袱,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如有条件,还可以通过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视频,渗透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此外,通过色彩丰富的语言传递情感,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教师为了向学生传递情感,可以选择恰当的语言,通过自己的神态、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更能影响学生,甚至带学生进入角色。当然,情感教育的传递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挂图、讲故事等,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情感传递是核心,其道具仅仅是载体,如果纯粹为了创设而创设,忽略了情感实质,就会本末倒置。
三、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夹竹桃》时,带学生走进著名作家季羡林;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丰富学生情感
如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的话,不仅教学的效率很难提升,学生的情感也不容易得到培养,因为他们根本不喜欢语文知识的学习,又怎么会带着情感来看待语文呢?所以,教师一定要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课文《望月》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赏月的图片,让学生去观察月色下各种各样的美景;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弱,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语文知识学习的话可能会有难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更浓烈一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互相帮助的情感。
总之,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爱美、赏美、赞美的情感,还必须热爱学生,并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参考文献:
[1]区洁丽.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审思与重塑[J].小学教育研究(理论版),2014(3):62-62.
[2]成星.给学生一个情感课堂——清汤小学语文情感教育[J].新课标小学,2013(8):129
[3]吕月青.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西靠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119-121.(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小学233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