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贵
全党同志只有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事业中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才能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带头担当,倡导担当,对党风和全社会都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的思想,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担当思想的主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还指出:敢于担当,就是“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
担当思想是一种原则性的思想。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的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这些都是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不论是党政军民学,还是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必须担当,善于担当。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这样的原则问题,必须坚定。
担当思想是一种充分体现责任意识、事业意识的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责任比泰山还重。“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对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遭到列强的入侵,无数的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建立了人民的政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前途光明。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干部今天的责任,就是要接上这个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能因为有了这些成就而自满。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决切实有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更加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担当思想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实现我们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因而“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其中有过去积累的矛盾,也有新的矛盾,许多问题是改革中倒逼出来的,是正常的。党的十九大在充分肯定伟大成绩的同时,十分清醒地看到了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等等。要敢于正视这些困难和挑战,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分步骤分阶段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担当思想是一种敢于承擔和纠正自己探索中失误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小的失误难免,要坚持真理,敢于承担失误的责任,敢于纠正这些失误,关键是不能犯全局性的错误。
二、习近平担当思想的主要特点
以理想信念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既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贯彻者。只有坚信共产主义,我们才有远大的理想,才有正确的方向,才会有担当意识。没有这个理想,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就不会有担当意识。然而,共产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实现,必须是逐步地分阶段地实现的。现阶段的努力就是在向这个方向奋斗,放弃现阶段的奋斗,也就放弃了共产主义。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其本身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的要求。因此,我们既要坚持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认为,失去了理想信念,就是“缺钙”,就没有支撑,就不会对现实有担当。因为:第一,理想信念对担当具有立命作用。有了理想信念,人们内心才有确定性,对担当才会感到充实、愉悦,才会有坚定的精神和执着的态度。第二,理想信念为担当指明方向。可以说,理想信念是担当的方向、指路明灯,没有理想信念,就等于在黑暗中漫无目的。第三,理想信念为担当提供动力。人有了理想信念,才能克服自身的惰性,才有担当的内在热情,也才有内在的动力。第四,理想信念为担当提供支撑。在为伟大事业的奋斗中,尤其是在前进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特别需要看到前途,看到光明,即需要支撑。没有这种支撑,就可能倒塌。第五,理想信念为担当提供升华。人有了理想信念,内心才会和谐,避免混乱,特别是能够在事业担当中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塑造崇高的人格。第六,理想信念为担当起凝聚作用。领导干部有了理想信念,就能用它为担当的事业团结广大的群众,为共同的目标奋斗。没有它,就不能凝聚人心,就不可能完成担当的事业。endprint
正是基于上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缺乏理想信念,“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以宗旨意识为标准。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担当意识的实现中,必须以宗旨意识为标准,主要的要求是:第一,治国理政的全部担当与做好群众工作统一起来。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到底,还是全中国人民群众的事业,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完成这个伟大事业。因此,党员、干部的担当必须带领群众,善于化为群众的行动。党员、干部“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担当,没有这个担当,就不能完成我们的事业。第二,要将党员、干部的担当与人民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能不能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也是一种担当。历史上那些被人民推翻的政权,就是没有这个担当。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政权,就必须有这个担当。第三,将担当意识与权力意识统一起来。党员、干部要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来源,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因此,必须依法用权,慎重用权,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如果认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挣来的,是为自己谋利益的,就不可能有担当。第四,要将担当的实际效果与群众利益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以为担当的效果由担当者自己评判,就是不正确的。历史上那些被人民推翻的政权,就是脱离了人民这个裁判者和评判者。第五,执政党要担当起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必须担当起预防这种危险的责任。
以使命意识为驱动。担当要有使命意识,就是要有一定的目标并且坚决完成任务的意识。没有使命意识与担当意识的统一,担当就会流于空洞、平庸、无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深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多次讲到历史上空谈误国的故事来警醒各级领导干部,强调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关键一步”,必须完成这个任务。在这种使命意识的驱动下,习近平总书记在战略布局和措施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他强调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小康。为此,他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明确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又如,大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再如,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补齐“短板”,尤其是要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这种使命意识集中体现了担当意识,体现了责任心很强的意识。
以忧患意识为鞭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有忧患意识,他将担当意识与忧患意识统一起来,他强调担当是时刻怀有忧患意识,主要在于以此为鞭策,使我们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具体来说,第一,复杂的国情使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要进行渐进式改革。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进行改革,绝对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因为,一旦出现这样的大错,就很难挽回。国际上有些国家进行“休克疗法”的教训是深刻的。第二,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有忧患意识。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遇到许多我们不懂的东西,不懂,就必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号召。他警告全党,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虽然敢于担当,但是,事与愿违,结果就是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他还深刻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有了真正的本领,才能推进改革。第三,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有忧患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在新形势下,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任何权力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要坚持“长”抓和“常”抓,在作风建设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第四,忧患意识与信心意识是相结合的。虽然我们要常怀忧患意识,但并不是说我们的事业难以成功。其实,忧患意识与信心意识是紧密结合的。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以改革创新意识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强大动力”,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因此,改革再难也要先前推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就是担当。在当今,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创新。例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和制度化发展;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等。在当今的时代,离开改革创新,就很难担当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