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聚一高”目标 推进江苏品质城市建设

2018-02-26 16:44
唯实 2018年2期
关键词:质量建设发展

城市没有品质作保障,发展走不远,转型难实现。建设品质城市就是要让城市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这是群众之盼,也是当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江苏省“两聚一高”奋斗目标与建设品质城市目标一致、同频共振。推进江苏品质城市建设,在建设内涵上要融入“三对关系”,在建设路径上要实现“三个突破”,在建设考评上要确立“三个视角”。

一、“两聚一高”与建设品质城市目标一致、同频共振

中央和省委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两聚一高”奋斗目标,为建设品质城市指明了方向。而建设品质城市,又是推进“两聚一高”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建设品质城市,就是要让聚力创新动力更加强劲。转方式,调结构,强质量,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大省、品牌质量大省迈进,这本身就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江苏省的一场“品质革命”。城市的竞争不是简单地比大小、比块头,而是比创新、比特色、比品质。唯有创新的品质,才能带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唯有品质的创新,才能形成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建设品质城市,就是要让聚焦富民坐标更加精准。区域经济持续、良性、协调发展的前提就是要构筑雄厚的、全覆盖的、能分摊的社会基础设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均等的公共服务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生活需要,也是富民的重要内容。而建设品质城市,就是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在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设品质城市,就是要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有温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品质城市,走品质发展之路,是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才能凝聚发展新动力,取得决胜全面小康的累累硕果。

建设品质城市,就是要让城市发展更具含金量。江苏省“两聚一高”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从粗放速度型转变为集约效益型,提升城市发展的含金量关键在于从品质上发力。而城市品质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公共服务品质、人民生活品质,必须牢固树立“品质优先”、“质量为重”的强烈意识,通过抓品质来“强体质”,用品质的提升“对冲”增速的换挡和结构的调整,加快把城市的发展带入一个新的境界,真正让城市的发展更有“质”感。

二、江苏品质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容器,体现着人类对理想秩序的追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的过程。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上,品质无时不有,品质无处不在。建设品质城市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时代命题,是破解城市发展瓶颈的现实途径。2016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掀起了城市领域的“品质革命”。从根本上破解城市发展瓶颈,要坚持从需求出发、突出问题导向,自觉和主动地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当前,江苏品质城市建设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品质引领城市发展,大质量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江苏省先后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苏省质量奖管理办法》等多项质量发展纲领性文件及配套政策,南京、苏州、南通等6个地级市和1个县级市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泰州、淮安、盐城等地也正在开展创建工作,“质量第一”已经成为发展共识。

二是品质标准全国领先,品质与微观需求深度融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了《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公共服务品质、居民生活品质等5项一级指标,下设13项二级指标、103项三级指标;建立“泰检易”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关注小微企业检验检测需求;养老服务、星级菜场、地区名小吃餐饮等民生标准先后出台,进一步扩大了品质在行业发展和市民生活中的影响力。

三是品质文化方興未艾,社会品质自觉高度唤醒。品质与各地传统文化基因结合,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品质文化集群。通过项目化推进、立体化传播、精品化提升,品质泰州、精致扬州等城市质量精神深入人心,并与文明城市创建、大走访活动、生态环保等同频共振,叠加扩散,进一步壮大典型群体,放大典型效应,把品质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看到江苏品质城市建设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意识到江苏的品质城市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氛围不浓厚。品质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和追求。江苏省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品质城市或者提升城市品质的任务要求,但在具体措施落实上却缺乏后劲,形成了“空喊口号”的尴尬局面。品质氛围不浓和宣传力度不够的现象在全省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市民对品质城市建设的关注度、知晓率和参与度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没有形成“全面、全程、全员”的品质观。

二是体制不健全。品质城市建设是一个全面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奋进,更需要全社会的投入和参与。江苏省品质城市的建设,在纵向上,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或是相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开展单一的品质建设活动,或是缺乏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推进;在横向上,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忽视城市发展的区域规则,缺乏在城市品质上的主动联合,忽视区域的整体品质发展。这种现象直接的后果便是省内的品质城市建设始终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健全协调发展、监督奖惩、评估完善的品质城市考核机制。endprint

三是标准不统一。品质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环境要素。当前江苏品质城市的建设,大多还停留在对城市品质的模糊理解上。微观上,很多人对品质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直观、具体的感受和体会,对于怎样建设品质城市、如何建好品质城市缺乏明确阐述和具体引导;宏观上,各个城市之间对于品质城市的理解各不相同,对于其包含的范畴也有大有小。究其原因,就是對于品质城市缺乏系统统一的认识。2017年9月,江苏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全方位深化标准化合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品质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指导性,形成既严格遵守规则标准又充分体现地域特征品质城市建设的良好格局,才能厘清品质城市的基本概念,明晰提升城市品质的方向举措,加快品质城市建设。

三、推进江苏品质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建设现代、和谐、富有创造力的社会,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持续追随。人类文明发展就是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的演绎。品质是主导城市发展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引擎。把江苏品质城市建设作为实现“两聚一高”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着重在以下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突破。

在建设内涵上融入“三对关系”。一是传承和创新。城市的品质提升,应当遵循人类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发展步入“质量时代”,创新必须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把创新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构建创新生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二是包容和开放。包容开放既是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十分宝贵的城市品格。要形成新时期以质量为鲜明特征的供给侧新优势,走质量型发展、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发展动力的转换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扬长和补短。城市发展中的长、短对应的是发展中的优势和缺陷。要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底线思维,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真正突出特色、创造优势,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品质。

在建设路径上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增强全社会质量自觉上求突破。要树立全面、全程、全员的品质观。全面,就是要构建立体发展的质量格局,将质量理念和品质意识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带动经济、文化、生态、民生、政府服务等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全程,就是要自觉将质量和品质融入发展的全过程,让对质量和品质的追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成更有效的质量、品质传递链条,营造时时讲质量、处处讲品质的浓厚氛围。全员,就是要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实现质量强市社会共建、品质生活全民共享。二是在开展质量提升上求突破。要实现标准共建、品牌共创、品质共享。标准共建,就是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通过标准化形成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标准与科技互动、与专利融合,推动“标准化+先进制造”、“标准化+现代农业”、“标准化+服务业”,以高标准引领各行业转型升级。品牌共创,就是要加快实施品牌发展工程、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和知名品牌培育工程,积极推动城市质量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入组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资本向品牌集中、技术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合、资源向品牌集聚。品质共享,就是要加强“大质量”理念的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等“五大品质”的全面提升,让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更有质感和品位。三是在推进组织化程度上求突破。要树标志,立足各地基础和条件,深入研究和梳理谋划,看最适合干什么,能够打造什么,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在某一方面最具特色的城市,打造标志性的特色优势,做出品质亮点。要立标杆,强化问题导向,既要纵向比,更要横向比,在更广范围内找到自身特色发展目标和路径,对标找差,补好短板。要紧标尺,坚持把提升品质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遵循,完善品质城市建设的制度设计,引领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在建设考评上树立“三个视角”。一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评价视角。要促进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根,坚持质量效益为本,全力提升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区域发展竞争力,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二是基于质量导向的评价视角。要进一步确立质量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重点关注个体品质、集体品质、结构品质三个纬度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城市的全面分析和准确定位,错位发展产业经济,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破解有效供给不足,聚合高端要素,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基于市民满意度的评价视角。要努力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积极扩大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品质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执笔人:顾维中,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建设发展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睡个好觉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