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江苏民宿经济 “盆景”变“风景”

2018-02-26 16:42
唯实 2018年2期
关键词:盆景民宿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好这个重大战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至关重要。民宿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近年来迅速进入爆发增长期,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和各界关注。江苏民宿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完善政策提升质态。

一、乡村民宿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成长空间

20世纪60年代,民宿在英国兴起,主要是为解决观光地区住宿设施的供需,利用闲置房间为游客提供平民化、个性化服务。欧洲大多经营农庄式民宿(Accommodation in the Farm),如英国的Bed and Breakfast(B&B)。北美的加拿大则采取假日农庄(Vacation Farm)模式,美国多见于居家式民宿(Homestay)或青年旅舍(Hostel)。我們现在常讲的“民宿”一词,直接来自日语。我国民宿业率先出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开始,民宿行业多是自发形成,以乡村农家乐为主,提供简单的餐饮娱乐和住宿服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近年来,不少民宿业学习借鉴日本及中国台湾的做法,转而向精致、高品位、体验式、个性化发展。浙江民宿经济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莫干山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丰富的历史人文特色、个性化的服务理念,逐步形成了以法国山居、裸心谷为代表的具有异域风情的精品民宿和以鸭蛋坞、岭坑、后坞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聚集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民宿经济的发展,从最初仅仅提供简单食宿到成为体验风俗文化的载体,从个体经营、分散布点到企业运作、集群布局,不断改变着其形式和内容,寻求以更好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其一,个性化。随着居民个性化主题产品需求迅速扩大,民宿供应量加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优秀设计师参与民宿的建设和装饰过程,他们结合当地风土人情,进行高水平的民宿设计,让民宿更加体现个性特征和文化特质,让住客在感受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同时,深度体验当地浓郁的地方人文气息。其二,品牌化。作为非标准住宿,民宿需要以清晰的品牌特色增强吸引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优质民宿品牌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成熟的经营管理体系,更容易打造出具有广泛传播性的民宿品牌。民宿的连锁经营势在必行,借助Airbnb或自创连锁品牌将成为发展趋势。行业规范的强化,卫生、安全等要求的提高,也让房客更为安心、放心、舒心。其三,融合化。民宿产品依托周边资源提供特色经营项目,与其他旅游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协同性、互补性和融合性。在线预订平台上,民宿产品通过与其他旅游产品整合而提高预订效率,预订平台的标准化管理也将大大提升民宿推广的信息化程度。其四,智能化。随着移动互联网、AI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新技术日渐成熟,民宿业已经在智能门锁、人脸识别、征信识别、个性定制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扩大房客的自由空间和使用便利,同时降低业主运维成本。

从各地实践探索看,民宿经济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载体,能产生综合效应:富民增收效应,民宿的兴起让农民在家门口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能获得创业、工资、财产等多项收入,直接分享发展红利;环境改善效应,民宿的发展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韵味得到珍视,让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就是宝贵的财富,从而促使人们更为自觉地保护乡村生态,提高乡村品质;文化传承效应,在民宿发展中把手工制作、农事耕作、果蔬采摘、特色小点、酿酒制糖、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名人故里、文艺舞蹈等各种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这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与挖掘;“三农”转型效应,民宿经济能够广泛整合农村资源,特别是实现闲置农房等优化配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贯通,促进农村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带动各种要素流向农村,提升农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

小民宿孕育大市场。似乎在不经意间,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业界人士预测,到2020年,我国民宿行业营业收入可达近400亿元规模。这与我国进入经济转型阶段,中产阶层的崛起,消费能力的增强,人们对旅游方式、生活方式的新追求,以及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等因素有关。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底蕴深厚,经济基础厚实,发展民宿经济具备良好条件,有着广阔前景,也应当顺时应势,积极作为,推动民宿经济由一个个“盆景”变为一片片“风景”。

二、江苏民宿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江苏民宿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这几年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省各地依托不同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

发展层面上:民宿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品质层次逐步提升。据省旅游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江苏注册民宿总量270家、床位数4064个、年经营收益9484万元。如果采用大口径数据统计,包含农家乐等在内,全省民宿数量巨大,仅苏州一市总量就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目前江苏民宿主要有农户自用住宅自主经营、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政府市场化运作公司投资经营、多方共建合作经营四种不同模式,占比分别为63.6%、21.5%、6.9%和8%。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民宿集群。宜兴湖镇依托山、水、洞、禅、茶、竹等自然生态禀赋,形成了多个民宿集聚发展区,带动宜南山区成为长三角地区美丽的“后花园”、“深氧界”。近年来,随着上海、浙江等地可开发民宿资源趋紧,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团队和实力机构转战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东方园林、原舍、青果、恬原味等行业翘楚相继在江苏布点,一批体现文化内涵、注重居住体验的精品民宿,在提升民宿品质上做出了示范。

政策层面上:民宿瓶颈制约有所突破,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针对消防问题,江苏消防部门明确对村民自建住宅进行改造且经营用客房数量不超过14个房间、最高4层且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的民宿,可不申请办理公众聚集场所营业、使用前的消防安全检查。针对民宿监管、审批问题,昆山市领导牵头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创新政策举措,支持民宿发展。针对用房、基础设施等问题,南京市江宁区对重点发展民宿示范点的美丽乡村,适当放宽农民新建房屋空间高度、容积率、人均面积等指标限制;宜兴市完善建房政策,明确农民翻建、修缮住房,宅基地可达135平方米,楼层可盖3层;湖镇持续推进民宿集聚区水电气、污水管网、路灯道路、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实现旅游公交、重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针对资金支持问题,南京江宁区设立民宿发展专项资金,对达到标准、通过验收的民宿,给予每间5000元的一次性奖补,对安装治安登记系统的费用实行全额补助,对上线南京智慧民宿平台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其中上线运行民宿年度入住率全市前十的给予6万元的一次性奖励。endprint

工作层面上:民宿规范提升正在展开,推进合力加快形成。苏州市吴中区出台民宿(农家乐)管理办法,在消防、治安、餐饮、卫生和环保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成立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区民宿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简化民宿开办申请。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小茅山脚村,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把村里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折价入股,引进专业公司打造精品民宿,每年不低于5%的利润给村民分红,部分村民将自有住房租赁给公司,每年租金5万元左右。南京市溧水区石山下村,由溧水商旅集团与南京青果文化发展公司合作成立的石山下旅游发展公司投资开发经营27幢民宅组成“乡居酒店”,成为让很多人迷恋的“文艺村”。

江苏民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整体制度设计缺失。民宿经济作为新兴业态,指导意见、行业规范、标准条件等长期空白,制约了民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民宿管理涉及商务、旅游、工商、税务、公安、消防、卫生、质监、环保等多个部门,目前没有一个统筹协调的牵头机构,政府部门职责权限不明晰,在审批流程、材料认证、监管检查等方面缺乏合理设计和部门协作,造成一些业主无所适从。最为突出的,一个是消防问题,多数民宿用房是居民自建自有住宅或集体生产、办公用房,建筑设计和安全验收等资料不全,消防审批关过不了,导致许多民宿难以取得经营资质,也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另一个是用地问题,一些地方对农村住房的长度宽度高度控制过严,大部分农村住房为2层结构、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农民自住外可用于民宿经营的房间很少,而浙江一些地方农村宅基地144平方米,楼层达4层。这都需要政策创新和规范引导。

经营服务水平不高。据江苏省消协2017年4月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消费状况调查显示,60家被调查的民宿中,95%没有消防应急包,72%没有设置寄存贵重物品的设施,95%的没有消毒或清洁标识,19%的床品只做到了基本洁净,毛巾存在污渍,14%的体验员表示入住的房间有异味,部分民宿服务不甚亲切友善,等等。民宿经营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经营理念陈旧,职业化程度偏低,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降低了经营服务质量。

精品项目培育不足。江苏自有房屋、自主经营的民宿约占63.6%,这种家庭化、作坊式民宿,因经营成本低、市场定位不高、投资风险小,受到创业者的追捧,但其资源利用率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同质化竞争突出,亟待转型提升。相比浙江培育和集聚了西坡、过云山居、清境原舍、裸心谷、花间堂等一批高端民宿,作为旅游大省的江苏,精品民宿培育不足,急需在精致上多做文章,在品质上多下功夫。

文化特色彰显不够。现阶段江苏民宿经营主体,一部分是当地村民,也有一批对地方文化了解不深的外来投资者,有的将民宿打造为各式异域风格,破坏了原有的村容村貌;有的在环境营造上不尊重长期形成的自然肌理,割裂了民宿与山水林田的内在联系;有的千篇一律,装饰装潢乏善可陈,缺少人情味,缺少地方文化元素;有的忽视民宿主人的参与,难以向客人充分展示地方文化的魅力和生活中的本地智慧。核心特色与主题的缺失,往往使慕名而来的体验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江苏不少民宿依托景区,落户在美丽乡村,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但也有较多民宿面临道路连接、路牌标识、停车场、网络通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困难,这也是民宿业主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比如,民宿“大欢喜”尽管风格独特,但由于路边无法停车,体验人数受限,营业量上不去;“泊隐”因为时有停电,经常有体验者抱怨;“森林的秘密”反映由于周边道路标识不明显,难以快捷找到入口;民宿“半山·艺”则经常会打着电筒在村口等待约定的体验者。民宿业主往往具备“单打独斗”的过人能力,但相关基础设施需要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和配套建设。

三、江苏民宿经济发展亟待完善政策提升质态

站在民宿经济发展的风口,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江苏应该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推动民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省域层面做出谋划。近年来,国家及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民宿发展。国家层面上,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2016年2月,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民宿出租;2017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有了首个国家标准。地方层面上,浙江2016年出台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在省旅游管理条例中将民宿概念植入地方法规中,将其纳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务等采购范围,北京、福建等地新修订的省旅游条例也把民宿纳入其中,厦门、黄山、奉化、婺源、张家界等地都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等。江苏南京、苏州等地也分别出台了关于推进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和规范民宿业发展。为此,建议省级层面抓紧研究制定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关制度与标准,为民宿发展提供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民宿要尊重规律、科学引导,制定标准不能简单延用星级饭店的套路,不能把民宿开发商和运营商的精力引到视觉效果、材料档次、空间大小,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安全、环保和文化保护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加大政策供给力度。首先是消防。要按照国家的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尽快制定江苏民宿消防管理细则,借鉴浙江民宿治安消防管理规定,形成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具体条文,对符合要求的民宿给予特许经营,对不符合要求的民宿加强整改指导,消除安全隐患。其次是用地用房。要鼓励农户通过整合盘活现有闲置资源,扩大民宿经营规模,同时在不违背农村建房刚性规定的前提下,创新扶持政策,对规划保留村适当放宽空间高度、容积率等指标限制。据有关法规,这一权限在县级人民政府,各地应在符合相关规划、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这方面的政策。借鉴浙江“点状供地”模式,给予高端民宿在用地等方面政策优惠。最后是资金。要加强民宿开发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涉农工作的统筹谋划,打破条块分割,统筹安排涉农领域的配套资金和建設项目,重点解决交通、停车场、标示标牌、污水处理、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产品配套问题,提升村庄整体环境。endprint

优化民宿发展质态。国内外成功的民宿案例,比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个性化、特色化、人本化的产品供给及服务质量。一是把准定位。防止民宿一哄而上、同质化竞争、故事性缺失、人情味流失、地方性消失、乡村性遗失等突出问题,引导民宿经营户在深入开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市场定位,并根据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主题定位,做好个性化的产品设计。二是彰显特色。紧扣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挖掘传统文化、乡土风味,用好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活化当地人文故事,应用现代时尚因素,提升民宿的文化韵味。三是注重体验。真正的民宿,不应只是有住宿功能的场所,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注重融合相关业态,拓展延伸民宿产业链,通过户外运动、生活体验、观光旅游、特色活动、农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情怀,体验有别于以往生活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推进民宿品牌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成功的民宿品牌,包括唐人投資开发的新乡居生活——唐乡模式,民宿业的小米模式——宛若故里,O2O模式——游多多客栈,精品连锁——花间堂,以及自成风景——猪栏酒吧等。对江苏来说,也要坚持重点培育,打造精品民宿。一是内培。目前,江苏苏南一些地区的民宿业已经开始规范提升,出现一些高端民宿雏形。要加大政策扶持,在安全卫生、个性特色、服务规范上下功夫,促进其进一步提档升级,提升民宿内涵和品质,加快将这些民宿培育成本土民宿品牌。二是外引。鼓励民宿集中区适度引进高端品牌民宿,引入现代民宿经营理念、服务标准和发展模式,带动中低端民宿经营水平提升。鼓励社会资本和集体、国有资本投资高端民宿,加强与国内外高端民宿品牌合作,吸引专业人才、专业团队开发打造民宿精品。三是推介。民宿集中区要做好民宿形象标识策划设计,将民宿营销纳入当地旅游业推广体系,推广整体营销模式,提升市场营销水平。注重举办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的民宿主题营销活动,加大向社会推介力度。打造江苏民宿智慧营销平台,利用互联网、微信等现代营销手段,推介民宿产品,加强供需对接。

着力提升组织化程度。一方面,针对部门多头管理现状,应尽快成立民宿发展领导小组,或建立部门联席处理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职能,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卫生、治安、食品和消防安全等关键方面强化监管、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临近的若干经营状况良好的民宿可以联合组织类似“民宿联盟”的组织,由专业民宿或酒店经营团队管理,“民宿联盟”可以以统一的界面和服务面向客户,落实订单,再分流到具体的民宿。通过这种模式,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推动民宿资源整合经营,多元渠道推广民宿产品,提高专业化管理服务水平。

(调研组成员:仲红岩、朱雪华、储胜金、叶艳、余涛、何巨、冯江)

责任编辑:戴群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盆景民宿发展
桌上盆景(外一幅)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萝卜盆景
你是民宿达人吗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柚子,变变变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