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兰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必须与时俱进。职业学校普遍生源比较差,文化功底比较薄弱,学习语文兴趣不高。作为中职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师,根据目前这种情况,谈谈怎样在中职学校上好语文课,望同行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这几年以来,中职语文的教学也是不断改革,但是由于中职生升学率不高,厌学的同学比较多,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比较失败。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根据生源情况具体分析,大部分上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才到中职学校学习技术。所以,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时,不能要求过高,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才能扭转这种局面。
一、教學内容应该紧密结合专业课程和生活实践
在中职学校开展语文教学,应选择难度较低的内容,选择适合中职生阅读的课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最基本的能力。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要把语文跟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语言是一切的基础,让学生明白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他的学科。语文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科。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那么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理解能力自然会很强,也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把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当中。
二、教学方法应以练习为主,讲和练做到同步进行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只负责机械地听,这种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跟学生没有丝毫的互动,也不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要彻底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启新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做到以练习为主,讲和练做到同步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俗话说:“人的智慧就在指尖上。”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学生才会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究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说,动手实践很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
在中职生的课堂上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比较被动的,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少有人积极主动地来发言。在平常教学中,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慢慢锻炼自己的口才。毕竟将来走向社会是要与人打交道的。平常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出学生时间让学生来进行大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自己多朗读,自然就明白课文中的含义,也能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语法,以后无论是在写作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都能够快速理解专业知识,以便很好地去掌握。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最后进行朗读比赛,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小组给予及时鼓励,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或者表演课文情景剧等,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动口能力,也可以让口才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多媒体技术跟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课堂内容,通过播放视频、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清晰地学习知识。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和图片能够很好地刺激视觉和听觉,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也省去了传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的时间,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不应以分数论英雄
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以分数为评定标准,哪个学生的分数高,就自然为语文成绩优异者;哪个学生的分数低,就直接评定为语文成绩的差生。其实在中职学校,教师不应该把分数看得太重,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有压力,反而不利于在中职学校当中很好地开展语文教学。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为了学习技术,毕业之后能够找个好工作,所以说在学习语文时,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辅助教学,让学生学好语文基本知识以外,再把语文带到专业中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让学生养成不偏科的良好习惯,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方位的人才,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岗位需求。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是分数的高才生,而是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全面性人才。
总而言之,要想在中职学校上好语文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始终贯穿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新的教育方针,不断努力、不断在课堂上磨炼,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把“语文”还给生活——上好中职语文课的一点思索[J]. 课外语文,2017(21).
[2]罗辉.教育目标分类学[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
[3]王荣.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新模式探讨[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4] 任启.怎样上好中技语文课[J]. 语文学刊,2014(20).
[5] 卢辉. 以生为本,让中职语文课活起来[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