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军+冯少龙+阳红+罗兰芳
为配合棉田改制,探索和掌握适宜于我县在花生间套作玉米的最佳间作方式,根据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湖南邵阳综合试验站的安排,今年在我县花生试验基地开展了本项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本次试验设在陬市镇新茶庵村试验基地进行,前作为空闲地,土质为河流冲击沙壤土,是典型的棉区,肥力较好。试验面积各为1亩。
1.2 试验材料
试验中的花生品种为湘花2008,玉米品种为三北89。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适合机械化的花生、玉米间作模式:花生、玉米按4:6模式均采用等行种植,具体方法见表1。
4:6模式即为等行模式。玉米垄宽240cm包沟4行,垄高10cm,行距60cm,株距30cm,每穴1粒,每亩种植3700株;花生垄宽200cm包沟3垄6行,行距30cm,穴距18-20cm,每穴2粒,每亩种植10000-11000株。设计模式为机械化操作。
单作玉米模式:田间分垄同上。玉米行距60cm,株距30cm,每穴2粒,每亩种植3700株。
单作花生模式:行距30cm,穴距18-20cm,每穴2粒,每亩10000-11000万蔸。
1.4管理措施
5月25日播种,每亩底肥45%复合肥30公斤,花生、玉米均采用大田管理模式进行,玉米在拔节期亩追施6-8公斤尿素,在大喇叭口期亩追施20公斤尿素。花生、玉米出苗后进行1次查补苗。管理做到同处理各小区田间保持一致,做到田间无杂草。同时作好各品种间的病虫防治。玉米成熟后及时摘果、摘杆收获,减轻花生后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收获时各处理间各取20株样进行考种及性状分析。
2结果与效益分析
2.1花生间作与单作的生育期、农艺及经济性状比较
对玉米采取间作、单作2种方式的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的数据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花生单作模式下的经济性状要好于花生间作模式,如单作模式下花生单株的平均饱果数为10.5个,要比间作模式下的9.5个多1个,主茎高前者也要比后者高5.2cm;此外,通过比较分析,2种模式下花生的生育期差别不大,没有什么影响。
2.2 玉米间作与玉米单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比较
对玉米采取间作、单作2种模式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比较,统计的结果见表3。根据表3的分析,2种模式下玉米的生育期保持一致,株高方面玉米单作模式比间作模式的高2 cm左右。
2.3 花生、玉米间作与花生单作的产量及效益比较
通过对花生、玉米间作与花生单作的产量及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4、表5。根据对表4中数据的分析,花生间作模式的种植密度、产量、收益均高于花生间作模式。
根据对表5中数据的分析,玉米采取间作模式的收益比采取单作模式下的高,增幅在24.21%左右。
綜合表4、表5的数据分析,间作中产量与单作的产量对比,玉米与花生间作后每亩的总收入为2426.53元,而近采取花生单作的收入仅为1981.2元,由此可知显然间作的效益大于单作的效益。
3讨论与小结
通过对间作与单作的生育期、经济性状等进行分析,玉米、花生2种作物采取2种种植模式后在生育过程中影响不大,但单作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要好于间作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间作生产中田间的通风透光性稍差,花生前期生长受到玉米的影响较小,后期玉米对花生有一定的遮光影响作用,花生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到最终的产量。由此可知作物采取间作模式可互补田间地力的影响,单作玉米对地力影响大,特别是氮的作用。花生、玉米间作可采用一分为二的间作方法操作。生育期方面采用早熟的玉米品种,这样可取长补短。
(作者单位:451700 1.湖南省桃源县农业局农堪办;2.桃源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3.桃源县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