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泽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26)班,吉林 长春)
高中写作是高中生综合地、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文字去反映客观的情况和表达某一命题的思想体悟、感情抒发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所以,在高中生写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透彻地解析作文的命题,并结合自身的真实生活展开思考、全方位地深入阐释命题,进而归纳出多层次的作文创作关键点,完成创作。
高中生如果要获得优良的语文学科分数,则需要更多着眼于作文创作。在现阶段的语文高考中,语文作文也占据了突显的比例。但从目前来看,较多高中生仍然很难从根源上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准,其主要表现在:
众所周知,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同学们写作的根本是生活的体悟。面对命题作文,高中生表现出来的迷茫,无从下手就是因为太多的高中生没有广泛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升学的压力,很多高中生都在学校、补习中心和家里之间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略显简单和枯燥。这样的生活的很难向生活者本身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作文素材,也难以令其表达真情实感。
在当前现状下,同学们在面对作文创作时仍然倾向于退缩或者惧怕,无法真切体会到作文创作蕴含的趣味性。根本原因是同学们忽视了日常性的作文经验累积,没有养成日常的写作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日常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生活素材进行不断的积累,并用心感受生活的体验,才能做到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命题都能够紧密衔接真实生活来完成作文写作。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很多高中生沉迷于各种写作模板和所谓的“高分作文”,更乐意用诗意的表达、华丽的文字为作文增色。这种写作的套路往往让同学们忽视了从审题、构思、选材、提炼主旨到完成作品的完整的写作过程,反而是看了题目直接“套”着模板的思路写套话文章,时不时还会添加排比的句式和漂亮的语言。这样没有诚意和情趣的文章,看不到高中生自身的存在,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此外,高中生针对频繁表现出来的某些作文误区没能予以全面归纳,以至于反复陷入上述的各个误区中,无法迅速提升创作作文的水准。
我们很多高中生一谈到“作文”就觉得头痛,感觉无从下手。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高中生忽视了日常生活素材的积累。没有生活就无法描述“生活”。因此,为了改进这一创作素材的匮乏状况,高中生应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度,多看多听多问,全面进行素材搜集与素材积累,进而形成自己的作文素材库。例如,我们可以在平日学习与生活中,像准备数学、物理课目的“错题本”一样,准备作文素材本。这个素材本里可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点滴和时下流行的事件,也可以抄录自己阅读到的精彩、趣味的语段。通过运用上述素材积累的方式,高中生将会拥有丰富性的作文素材库。因为有了对多种事件和活动的搜集、整理,当同学们遇到某一作文命题的时候,就会迅速调出与之有关的作文素材并且灵活加以运用。需要谨记的是不要直接购买市面上出版的某类“作文素素材”的合集,这样做因为缺乏真情实感而无法在写作时做到“联想”;而应该多看多读,才能够做到见“题”想“素材”,见景生真情,最终显著提升同学们作文创作的综合水准。
我身边的大多数高中生倾向于僵化与单一性的作文创作思路,也缺乏创作经验。因为大多数的同学们的生活都十分单一,几乎被“学习”这一活动覆盖了,所以大家不会重视、也无法做到记录和思考自己真实的生活。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建议同学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即便是一天的生活毫无声息,也要坚持记录生活细节。哪怕是像流水账一样的记录都会对写作技巧的提高有一定的助益。日常写作的习惯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搜集写作素材、锻炼写作技巧,还能够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情感表达、将自己的真切体会融入写作中,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对“写作”本身不会再有畏惧感、可以更加自如地下笔。
任何阶段的作文写作不能脱离真实情感。所以,高中生在书写作文时,也必须重视内心情感。反之,如果同学们为了写作而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则写出的文章明显会有僵化的结构、缺乏可阅读性、也无法与读者产生共鸣。因此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在写作的时候就必须着眼于如何融入真切的作文情感,而不要留恋于僵化的作文创作方式和浮于表面的华丽辞藻,重视情感共鸣性的作文创作思路。例如在涉及描述友情或者亲情的作文命题时,同学们应当将上述作文题迁移至平日生活。通过回忆平日生活涉及的细微片段,大家就会真切体会到父母以及身边朋友对于自身的关爱与帮扶,从而全面激发了深层次的感恩心态。
高中生如果要写好作文,则需要累积珍贵的写作经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还要尝试运用灵活性的作文迁移思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经过这种扎实和持久的日常积累,我们才能够应付各种复杂的命题出色地完成作文创作,并提高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