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霞
(重庆市荣昌中学,重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学生创新能力不够;合作意识不强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提出将是重构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时机,也会使四种学习观的逐渐改变,从偏重学科性到加强综合性、从间接经验的授递到直接经验的体验、从偏重接受性学习转向加强探究发现、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强调学以致用。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生物教研组开设生物课外实践综合课程。
本课程就是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材内容整理、细化和延伸,结合本地区资源和特色,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教学整合起来。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科探究和质疑精神,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使他们的生物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我校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和谐发展,生态育人”的办学理念,学校课程结构体现了现代教育、面向学生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一是学校评价的调整问题;二是将活动真正融入课程体系,而不是素质教育的展示窗口。
通过该课程,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从而实现以下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能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熟练的科学探究方法,具有学习新知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奠定基石。(2)养成批判性反思习惯,增强原创性探究能力和促进明显的个性特长的发展。(3)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自我疏导的能力。形成高度的责任意识,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共事能力。
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核心素养能否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
从短期看,一是使老师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对于学校教育主任务(目前共识的主任务可能并不是主任务)的促进,而且是“效率型”的促进。二是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能够有成功感和作为感,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来自自己与伙伴们的持续激励。
从长远看,教师将从“学科人”升级为“教育人”,从而适应现代教育及校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形成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创新意识、人文素养良好、专业基础扎实、学术功底厚实、文化视野广阔、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上乘、掌握信息技术、可持续、自主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师协作精神及科研能力,而提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例:
课程内容:细胞模型制作,叶脉书签制作等。
内容要点和课程目标:深化教材知识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
例:
课程内容:认识家乡乡土资源。
内容要点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文献法,走访调查等了解家乡,学生通过交流介绍培养自己的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丰富学生的人文积累和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极好资源。
例:
课程内容:玉米种植。
内容要点和课程目标:邀请有教研的农民(一些家长也可)做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教导下学习种植,懂得技巧,同时还学会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为玉米的旺盛生长奠定基础。
例1:
课程内容:无土栽培植物。
内容要点和课程目标:在体验中掌握一定的生根粉配置方法,加深对无土栽培技术的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
例2:
课程内容:濑溪河水对小麦等种子发芽的影响。
内容要点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数学统计能力,关注家乡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思考如何从自己的点滴做起保护环境。
(1)指导思想;(2)学习评价的方式: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高、较高、一般、需努力”等形式记录在案;二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通过项目活动测试、比赛、撰写报告等形式呈现,成绩记入成长手册中。
(1)自我评价;(2)组织评价。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还在探索之中,这门课程的开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正在积极地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发挥着传统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刚刚开设几年,已经带给学生这么多的发展和变化,还有很多潜在的影响如问题意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价值观念和意志品质等很难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这些东西对学生的一生可能都有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课程的向前推进和活动的深入开展,它带给学生的影响会逐步显示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中也难免存在着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在学校的课程开设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只是一种“点缀”和“装饰”,并没有真正在学校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