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灵性平台 提高鉴赏能力
——例析“单元主题电影”赏析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有效措施

2018-02-26 23:08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渔浦小学211256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5期
关键词:灵性赏析学生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渔浦小学(211256)

一、研究缘起

奥苏贝尔在其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意义学习的两个内在的先决条件:一是学习者具有同化学习材料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012年起,我校尝试摸索开发校本电影课程体系,在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校本电影赏析社团,这份新颖别致又美味可口的“文化套餐”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由于受时间及自身业务的限制,引导学生赏析电影时较为随意,提供的影片固然受学生欢迎,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形式单一的电影赏析课中,学生虽然也有体验和收获,但多半是转瞬即逝的,这种收益并不系统和全面,电影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以为,不妨将优秀电影资源和语文单元主题相结合,精选与之匹配的电影资源,开设针对性更强的单元电影赏析课程。

二、设计理念与相关准备

“单元主题电影”赏析课程是基于校本儿童电影课程和教研组“单元整体教学”两大维度的支撑而产生的。现行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主题选文,在主题思想的统领下,笔者尝试以教材提供的课文为本,选择相关主题的优秀儿童电影为主,课外推荐相应的儿童书籍为辅,引导学生赏析,使三者相辅相成,达到互补共赢的效果。

(一)正确分析学生和影片,寻找适合的电影

我们精心选择每一部电影,从两方面考虑:首先,这些电影应该是经典的,具有普遍的价值,如承载了生命、友谊、理想、青春、诚信、合作、承诺、自信、善良、勇敢、独立等思想;其次,要选择适合学生观赏的、贴近学生心灵的影片。

(二)梳理课本中的单元主题,明确选片的大方向

为了更好地把优秀电影和单元主题结合起来,我们对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主题进行了梳理,然后精心选择相关的优秀儿童电影:如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彩童年”这一单元主题,我们确立了“走近童年,品味纯真”的选片主题,精选了《草房子》《城南旧事》《蝴蝶》《听见天堂》等电影;结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我们确立了“亲近自然,守护家园”的选片主题,精选了《家园》《海洋》《海豚湾》《最后的猎人》等电影;结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单元,确立了“走近名著,相伴经典”的主题,精选了《小淘气尼古拉》《佐贺的超级阿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电影。

三、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寻找语文要素,提高观影的实效性

1.搭建灵性平台,从赏析经典片段到比较内容异同

既然是赏析电影,那就要提高观影的实效性。不难发现,电影作品和教材中的课文都具备文学性,在赏析电影的过程中,为学生充分搭建灵性平台,引导学生寻找语文要素,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相当于语文教学中所说的细节刻画,空镜头相当于环境描写,铺垫相当于伏笔等。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童年”为主题,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关注原著与电影之差异。下面是有关影片《城南旧事》中空镜头的教学片段。

(1)简介什么是空镜头。

(2)你印象比较深刻的空镜头有几处?

(3)重点关注末尾的空镜头,思考:导演在最后只用色彩和红叶,用意何在?

(学生交流观点)

生1:电影末尾色彩的呈现,或许是为了渲染英子对逝去时光的惆怅之情。包括《送别》这首主题曲,同样也让人感到惆怅。

生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红叶和这句诗传达的意味差不多吧。

生3:在诗歌里我们经常说“借景抒情”,我觉得导演也是借红叶来传达对家乡和亲人的缅怀之情。

师小结:空镜头其实是导演的一种手法,通过它借景抒情,让情景交融,渲染了离别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2.搭建灵性平台,从比较内容异同到比较表达特色

还是以影片《城南旧事》为例,笔者让学生结合原著思考。学生不难发现,就内容及细节处理这块,影片和原著存在着不少明显的区别。在交流后,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以下几点。

(1)和秀贞相恋的学生为什么离开?电影的处理和原著的叙述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进行改动?

(2)有关“秀贞母女的死讯”,电影处理得更含蓄,为何这样处理?

(3)“英子的头发”这一细节,电影为何将原著里的辫子改成了学生头?

关于前两个问题,学生们讨论汇报后进行了小结:(1)这样改编,或许导演是为了彰显对进步青年学生的敬重之情。(2)电影通过卖报声这样含蓄的方式传达秀贞母女的死讯,是不想让英子承受过多的痛苦和打击。

讨论到第三个问题时,学生有点卡壳了,笔者便适时引导他们联系当时的社会现状来思考,并出示一些“五四”进步青年的图片,学生恍然大悟:英子的短发,或许是为了呈现她更接近于一个要求进步的“五四”青年的形象,透过她的双眼,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状态。

在每一次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在每一次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中,我们都收获良多。

(二)借鉴书本阅读的方式,提高观影的欣赏力

1.搭建灵性平台,从读书札记到尝试写观影笔记

平时,教师们会布置些写读书札记的作业。那么,观影后也可以指导学生写观影笔记。怎么记呢?笔者引导学生从平时做读书笔记的经验出发,讨论了观影笔记的记录要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记录电影中重要的片段(事情);记录电影中特别感兴趣的片段;记录电影中自己认为经典的台词;记录观影过程中迸出的思想火花和疑惑;记录观影过程中本人心情变化的思维图。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记录的侧重点也不同。笔者先给学生做示范笔记,然后挖掘学生中较有特色的笔记进行推广。当然,在记的过程中也不能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比如,记录影片中的事件及自己的感受这一点,不仅能提高学生观看电影的专注力,还能帮助学生回顾电影的大致内容。下面摘录部分学生观看影片《城南旧事》后记录下的心情变化的思维图。

(1)赏析“惠安馆”片段。

第一次遇到秀贞母女(又惊又喜)——听秀贞说往事(悲伤)——和妞儿一起玩(开心)——了解妞儿的身世(既惊又怒)——帮助秀贞母女团聚(快乐和欣慰)——追秀贞母女远去(无限失落)——搬新家(怀旧无助)

(2)赏析“我们看海去”片段。

朗诵《我们看海去》(愉悦向往)——捡球偶遇大哥哥(又惊又喜)——听哥哥讲经历(既迷惑又快乐)——约定一起看海去(憧憬向往)——在学校发现哥哥(惊讶)——得知哥哥是贼要走了(怅惘)——哥哥因自己被捕(愧疚)

(3)赏析“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段。

爸爸病了(忧心忡忡)——爸爸住院(忧伤、难过)——爸爸走了(无比悲痛)——爸爸的墓地(无比思念)

我们之所以让学生写观影笔记,一是为了提高学生观看电影的专注力,二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边看边思考的习惯。

2.搭建灵性平台,从“书影”比较到提升阅读感受

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电影之间有很多关联,我们搭建灵性平台,尝试“书影”结合的阅读推荐——如读完一本书,可以看看这本书改编的电影,或者相反,看完这部电影后,回去读原著。这种对比性的阅读,比只读书或只看电影会让学生的收获更多。

(1)同名电影与同名书籍的对比阅读。

如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地心游记》《夏洛的网》《草房子》《秘密花园》都有同名书籍,可以将电影和原著结合起来对照着看,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跨媒体的对比阅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草房子》为例,学生看完电影,读完同名书后交流的感受:“通过书籍和电影的比较,我发现电影中的故事并不完整。例如,书中的两个故事油麻地和细马是亮点,但在电影中却被删去了。书中的故事感觉条理性更清晰,而电影则是把这些穿插在一起。虽然都叙述了油麻地小学里发生的故事,但是书里的描写更加细腻,我更喜欢《草房子》的书籍。”

(2)相似主题的电影与书籍的对比阅读。

如电影《神奇飞书》可以和法布拉的《无字图书馆》对照着看,《别惹蚂蚁》和法布尔的《昆虫记》也可以进行对比阅读,欣赏完电影《美丽人生》,可以阅读《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等。

说到底,电影课程是一种更大视野的文学阅读,以上“书影”结合系列,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以下是学生就影片《美丽人生》与书籍《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交流讨论整理的片段。

小组代表发言1:《美丽人生》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都是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反观战争,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前者从犹太男孩的角度,以一种相对幽默的方式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后者则从德国男孩的视角,用压抑的方式让人们感到生活的绝望。

小组代表发言2:这两部作品相同点都是反映集中营的可怕,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美丽人生》中的大人们,且不说处处充满幽默精神的男孩父亲,哪怕是法西斯军官也让人感到有点滑稽;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的大人,都显得比较冷酷和虚伪。

小组代表发言3:我觉得,《美丽人生》里的犹太小男孩比《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的布鲁诺要幸福得多,因为他生活在父亲为他编织的一个善意的谎言中。而布鲁诺虽然是纳粹高官的儿子,他看到的更多的是父亲将他原本快乐、纯净的世界一步步地摧毁掉。

3.搭建灵性平台,从欣赏电影片段到指导写作

相对于书籍,电影的视觉形象、声音形象、人物形象等都很容易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给人的冲击力更大。于是,笔者尝试将欣赏电影和指导写作联系在一起。比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和写作中材料的选择有较大的相通之处,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差不多类似于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笔者曾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作为赏析蓝本,当成作文训练的教学资源。以下节选了其中一个教学片段。

(1)同学们经常抱怨作文没什么可写,或者写不长、写不具体,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导演是如何拍戏的,或许从中可以得到启发,把我们的作文写具体哦。

(2)呈现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片段。

(在观看过程中,提醒学生重点关注人物对话,并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你觉得这些镜头棒极了吗?为什么?你能选择其中一个片段来写剧本吗?(学生尝试写剧本,教师相机指导)

(4)投射较有代表性的学生练笔,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思考评价,看看谁写的人物能够跃然纸上。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为了让学生的习作更具体生动,笔者从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镜头入手,让学生动手练笔,为他们充分提供了了解更多细节描写的平台。

优秀的电影作品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中,激活了他们创作的源泉。将电影课程与作文教学结合,也可以引导学生讲电影故事、写真电影片段、续编电影故事、写电影观后感或影评等,为他们充分搭建展现生命灵性的平台。

四、践行的效果与反思

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单元主题电影”赏析课的效果是显著的:电影声像并茂的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谈感受、小组交流、师生碰撞等形式,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优秀的电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赏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的多重价值得以体现和提升。

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笔者尝试让电影走进语文课堂,使电影和语文课堂有机融合,使学生从中获益匪浅——充分感受到了经典作品的滋养,体验到了思维碰撞的快乐,锤炼了遣词造句的运用,加深了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猜你喜欢
灵性赏析学生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步辇图赏析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
聪明的学生等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