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湛
(广东省恩平市华侨中学 广东恩平 529400)
高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关乎学生素养形成和对于形成的重要科目,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授课过程中,务实学生 德育教育。[1]
高中体育教学中,并不是传统的技能教学,而是应该从思想道德的高度和深度出发,让学生明白参与体育活动中的内涵与境界,而不是单纯的从各个体育项目的技能和技术出发,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很多老师都以考试标准进行教学,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很难培养出一个有用的人才,比如以篮球教学为例,很多老师本身就是从学生的运球技术上给学生定好坏,其实这是不对的,也没有将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真实成绩与团队合作结合起来,也没有将学生的球品融入考核目标中。[2]
体育事业从娱乐性的角度上来看,是以团队输赢为目的,是一个团队的竞技,所以并不是个人的竞技,以事业型的角度来看,是中华民族,是区域团体的荣誉竞争,所以对于每一个而言,都是为集体荣誉去奋斗,但是在教学中,有些老师根本不把集体的意识渗入其中,篮球综合测评,包括足球综合测评,基础都是个人表演秀,在我的教学实际中,几乎百分九十的学生都不会乒乓球双打,难道是技术不行?其实是在学生的眼里没有乒乓球双打的意识,没有合作的想法。[3]
什么是以身作则?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以身作则?我个人认为是融入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和学生进行实践互动。比如和学生进行篮球活动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运球能力和技术性问题不做评价,自己带球的时候尽量做到传就传,能挡拆就挡拆,让学生看到,自己作为老师并没有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进行局势碾压,而是依然选择配合。这就是以身作则,同时在进行友谊赛的时候,尊重对手,不做挑衅的动作,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其实技术并非十分过硬,但是经常性喜欢在心理上碾压对手,在篮下进行互传球,故意不去投球和上篮,挑衅对手,或者是隔人砸板接力上篮,其实这些动作除非在必要情况下,我个人认为都是不应该出现在比赛场上的。这些行为老师可以在平时进行个人表演时候使用,但是却永远不在比赛中使用,就是告诉学生我会,但是我不用,因为尊重对手。
勤劳、勇敢、善良的华夏先辈,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也造就了中国古代灿烂的体育文化。通过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学习中国体育的近代史和新中国体育发展史,用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能有蓬勃发展的今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通过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亚运会和世锦赛中“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来感染和激励学生。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比赛,在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会有个别人开始使用阴招,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如在球场上故意拌人,故意制造对方主力球员受伤等等,这样的行为是很不耻的,不管是运动员还是体育爱好者,体育竞技输赢都是需要去追求的,但是作为参与者而言,享受的竞技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国突破自己,所以对于任何比赛而言,我们可以输,但是起码不能够熟人,这是作为老师而言,在平时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的。
青少年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体育教学正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所以他们的思想、情意、性格、品德等在体育课中就能极其充分地不自不觉地表现出来。这就为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青少年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条件差异、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均有所不同,导致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区别地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按身体素质把学生从高到底分成几组,在每节课后可采取晋级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投入力度,同时也使同组间、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
高中体育教学看上去是一个不入流的科目,至少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很多人都是不重视高中的体育课程的,笔者认为,这类想法是错误的,首先我觉得应该从素养入手,体育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是真实参与的人与人的活动,所以在素质教育课程的背景下,应当重视体育课程,在体育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这样才是完美 高中体育授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