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的几点思考

2018-02-26 16:32江苏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211100郭伟杰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2期
关键词:紧密联系脸谱创设

江苏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211100) 郭伟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教学已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的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形成了什么课都必须要创设情境的风气,甚至出现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我们呼唤一种遵循教材实际、以生为本、紧密联系生活、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情境发挥应有的实效和作用。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以学生为本,紧密联系生活,创设真正有价值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些“绚丽多彩”的教学情境,我们不禁问:“在这些情境当中,有多少能经得起实际教学的考验?又有多少“有效”的成分处在其中?”且看某教师教学“小数的性质”时的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一天,小明来到超市,在学习用品区买了一本笔记本。(课件播放了长达3分钟的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某某商品,教师不予评价,接着问:“还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积极性很高,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物品都说了出来。教师对此不置一词,又接着提问,最后,在学生终于说出了教师预设的答案——“这本笔记本的价格是2.00元”时,课堂已经过去了10分钟。

透视上面这个片段,教师力图将生活中的场景导入课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却与自己的设想出现了反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结果事与愿违,教学情境反而成了无用的装饰品,甚至累赘。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教师在利用情境策略去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时,应该关注它的实效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的作用。我们呼唤一种遵循教材实际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紧密联系生活的、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情境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在我看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情境创设要遵循教材实际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媒介,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创设情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必须要遵循教材实际。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首先要认真专研教材,理解教材内容编排的意图,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再据此创设符合教材内容的数学情境,才能让情境不流于形式,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用一个故事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话说孙悟空取经成功回到花果山。一天,孙悟空在给小猴们分桃时说:“现在给你们每人6个桃子,要求吃2天。”小猴们一听,都觉得太少了,有点不高兴。孙悟空想了想,又说:“那这样吧,给你们每人12个桃子,但要吃4天。”小猴们仍觉得太少。这时孙悟空眼睛骨碌一转:“那给你们每人24个桃子吧,就吃8天好了。”小猴们一听有24个桃子吃,都非常开心。

在播放完故事后,我问学生:“你们认为小猴们平均每天分到的桃子多了没有?为什么?聪明的孙悟空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们的要求的?”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沸腾起来,学生纷纷分小组进行讨论。

“孙悟空分桃”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问题更是激发了学生认识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性思维的状态中。

二、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积极的情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情绪高涨时的思维水平是在情绪低落时的两倍。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性思维活动。

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我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送礼物”的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齐):想。

师(课件出示一张教师的照片,但比较小):你们看得清楚吗?

生(齐):不清楚。

师:怎样才可以看清楚呢?有什么好方法?

生1:把照片变大一些。

师:好,现在我把它变大一些。

(课件依次出示变大不同程度后的三张照片:照片1,长扩大2倍,宽不变;照片2,宽扩大2倍,长不变;照片3,长和宽同时扩大2倍)

师:这三张照片中,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生2:照片3,因为它虽然变大了,但形状不变。

师:像这样,大小改变但形状不变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图形的放大”。(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

课的开始,教师带给学生一个“礼物”(教师的照片),并故意把它设置得很小,不易看清,激发学生想办法把它变大,从而很自然地出示了三张变大不同程度后的照片。这时,教师再让学生挑喜欢的照片,让学生初步体会“大小变大但形状不变”的协调美。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新知的探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还渗透了图形放大与缩小时的特征:形状不变。

三、情境创设要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是现实的、生活的,一切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将问题情境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将数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和理解的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课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购物活动。

顾客1:您好,请问橡皮多少钱一块?

售货员:5角钱。

顾客1:我买一块橡皮,给您5角钱。

售货员:好的,给您橡皮。

顾客2:您好,请问一支铅笔多少钱?

售货员:8角钱。

顾客2:我买一支铅笔,给您1元。

售货员:好的,请您拿好铅笔,我找您2角钱。

……

怎样付钱最简便?怎样找钱最合理?买卖商品的过程都涉及元、角、分的知识,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种生活情境中的购物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事实证明,当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时,学生的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情境创设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更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只有在这样的数学情境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四、情境创设要有价值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是为了本节课的数学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不能只追求趣味,还要创设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有真正数学价值的情境。

如,在一次听课(内容是“轴对称图形”)过程中,课的开始,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情境:伴随着京剧唱腔,电脑课件出示了一张张京剧脸谱的精美图片(窦耳敦、包拯、张飞……),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张脸谱的图案与众不同?”学生很快发现包拯的脸谱和其他脸谱都不相同,因为它的额头和鼻梁上的图案设计不对称,而其他的脸谱的图案设计都是左右对称的。这时,教师顺势引入新课:“对称和不对称都能让人产生美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对称有关的图形。”

虽然时间很短,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国粹京剧,将一张张精美的京剧脸谱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同时对数学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哪张脸谱的设计与众不同”这一问题,又把学生从脸谱的世界中自然地带入了探索数学的活动中,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情境设计才是有价值的,才是数学课堂真正需要的。

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也并不都是有效和有价值的。如果一味追求情境而处处创设情境,难免会导致辛苦创设的情境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课堂的败笔。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钻研、准确把握教材,以学生为本、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出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紧密联系脸谱创设
帖脸谱
浅谈戏曲与中国舞蹈的紧密联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做个脸谱迎『六一』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灶王爷的“脸谱”
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与时代性和现实性的紧密联系
宜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民间禅宗音乐的作用初探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