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

2018-02-26 15:45
现代教育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全校师生学校建设

(辽宁省实验中学,辽宁 沈阳 110032)

学校是文化教育机构,担负着传播知识、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文化建设,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1]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去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和精心培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索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实现学校文化的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无疑成为了每所学校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传承与创新

社会文化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作为社会亚文化的学校文化也应当是在传承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只有这样一所学校才能真正做到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每所学校不仅能够不断挖掘、梳理、总结自身的传统文化,而且能着眼现实,更面向未来,勇于创新、开拓、建设新的学校文化。

(一)学校文化的传承

1.弘扬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民族精神之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神圣责任。学校是学生集中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文化的传承首先就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将结合学科特点,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各级学校要深化书法教育,社会各界应支持书法教育,共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央电视台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如辽宁省实验中学历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不仅开设了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艺等课程,还在原来三味书屋的基础上设计兴建了辽宁省实验中学九皋艺术馆。学校还协同鲁迅美术学院开展了“名家进名校,实验翰墨香”系列主题活动。再如,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小学更是将经典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教学楼中所挂的条幅,处处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教化和熏染作用[2],这些无声的名言警句穿透水泥墙壁,镌刻在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的心里,使校园流露出儒雅的气息,沉淀了丰厚的底蕴。

2.传承校史文化

每所学校除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应该传承校史文化。校史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全校师生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同时能够对学校和师生起到规范约束和陶冶熏陶的影响。如创建于1748年的上海市敬业中学就是一所有着200多年办学历史的重点高级中学,悠久的历史让敬业中学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敬业乐群,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3]辽宁省实验中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实验学校,也十分注重传承校史文化。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5月4日的东北实验学校。东北实验学校是在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指示下,由车向忱、董纯才、郭明秋等创办的。教育家、东北教育部部长车向忱兼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实验中学。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学习校史,感受建校先贤的精神力量,激励学子笃志向学,精诚爱校。

(二)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不创新,就死亡。”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对于学习文化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只是继承传统而不思创新,那么这所学校就会停滞不前。因此,学校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要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传承。以课程教学为例,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校园引进了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录课教室等,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不但使得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慕课、在线教学等教学方式确实是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使得更多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它们不能完全替代师生面对面交流以及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不是每门学科都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如语文学科这样需要教师带动学生身临其境、以情动人和师生交流的学科就更适合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并且即使课件再精美、形式再丰富,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的阅读、背诵和写作上。电子教学设备只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展示更多信息等辅助作用。

在传承中创新。以传承校史文化为例,有些历史悠久的学校,其校史无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传承的学校文化,也是学校文化创新的条件和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师生难免对校史渐渐淡忘,或者年轻一代对其不感兴趣。许多学校都有校史馆,还会让师生参观校史馆。在互联网时代其实还可以进行创新,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来传播校史,甚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创建网上虚拟校史馆,这样就能除却历史尘封,将曾经的辉煌的校史和建校先贤与年轻的师生拉近距离,使得校史文化的传承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二、学习与借鉴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所学校还需要学习与借鉴他者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学校文化。他者包括其他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教育学相关知识,以及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除了学习借鉴国内的相关经验知识,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知识。这样才能开阔思路,避免因闭门造车而使得学校文化建设片面、狭隘甚至方向错误。

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情况值得我们反思学校文化建设上的问题。美国第三大新闻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会在其官网发布美国高校排行榜,其中一项指标是各大学的录取率。录取率越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所大学申请人数越多,录取标准越高,大学就越好。每一所大学都希望自己的排名尽量靠前,于是他们打起了录取率的主意。2012年,媒体披露了波士顿的东北大学一共给美国高中的管理人员发出了20万封信,恳请这些管理人员大力向学生推荐东北大学,以增加申请人数。之后东北大学就可以在计划录取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拒绝更多的申请人,这样录取率便降低了,自己在排行榜上的排名也靠前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人们制定的目标过于简单,而世界过于复杂。任何可以计量的事务都无法全面反映所涉及的真实情况的复杂性。同样,一所学校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应把学校文化定义得过于狭隘,不能只看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而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策划、制定、培养学校文化,因为狭隘的目标制定者总是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不计长远。那些狭隘而僵硬的学校文化在短时期内也许会给学校带来一些成绩或荣誉,但在这样的学校文化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在日后走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在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的时候,由于缺少变通应对策略而遭受沉重打击,学校也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良好口碑。

管理学界的W·钱·金(W.Chan Kim)与勒妮·莫博涅(Renee Mauborgne)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提出了“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红海战略”是致力于把竞争对手打倒,以保持和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由于竞争残酷,这个市场越来越血腥,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而“蓝海战略”的宗旨是开辟一片无竞争的新兴市场,其经营的目标也不是把竞争对手打倒,而是重构买方的价值元素。“蓝海战略”应用到学校文化建设上,可以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发。好的学校文化不一定是鼓励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比谁的分数更高,谁的升学率更高。学校可以开辟“红海”之外的“蓝海”,为全校师生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和增值空间。学校文化更应该是鼓励合作共赢,而非争个你死我活;鼓励开拓创新,而非故步自封。学校还可以通过与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完善学校文化,将内部和外部联结起来,形成合力。

学习与借鉴各方经验来建设学校文化,还需要学校走上开放性办学之路。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使中国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样,一所学校要想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就要实现开放性办学,这也是创新学校文化的重要方式。开放性办学分为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应该如何去做呢?

先说对内开放。首先是课程要有开放性。程红兵提出课程的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开放。凡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财富都可以选择作为课程内容,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凡有利于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都可以为我所用”[4]。其次是民主管理、校务公开。通过规范的形式和畅通的渠道加强校务的公开性,充分发挥教代会、教职工大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对学校工作的民主监督。在此基础上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方面做的比较有特色的如青岛二中,学校面向学校招聘“学生校长助理”,学生校长助理主持“学生自治会”工作,在充分了解广大学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定期向校长汇报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架起学校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5]再说对外开放。开放性办学要放宽视野,可以与兄弟学校、高等院校、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有条件的学校的师生可以到其他学校进行访问学习,甚至可以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合作办学等。许多大学都有国际交换生项目,有条件的中学也可以推行类似的项目,使学生获得国际化体验,为培养国际性人才奠定基础。

三、校内与社会

学校文化主要是全校师生共同策划、建设、完成的,但也不可忽视社会力量。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校内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学校文化在校内应树立全校师生都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首先,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应该熟悉、理解、认同和实践学校文化,应该了解并认同学校的办学和育人理念,熟知校规校纪、校徽、校歌,体会到教研、教学、社团等活动带来的合作与创新、交流与互动、发展与成长,感受到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氛围。学校文化对内也应该做好梳理、宣传工作。通过学校内部刊物、新闻通讯、板报橱窗、文化手册、公告标语、师生社团海报、各类集会发言等各种手段和途径宣传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广东揭阳华侨高级中学的高焕祥校长亲自编写了《学校景观与校园中的书法》等校本读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熟练说出“日新其德”校训的含义,欣喜地讲述“傍百年树,读万卷书”这个景观的出处、所运用的名家书法的来源和用意等。[6]重视学校文化的校内建设、宣传,使全校师生真正从情感上、心理上认同学校文化,而不是不了解甚至是怀疑学校文化,尤其是在精神层面接受、信任、热爱自己学校的文化,并愿意为学校文化建设承担责任、付出努力、共享成果。

学校文化除了要深入全校师生内心外,还应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并获得社会认同及美誉。首先,要获得家长认同。一所学校有了好的学校文化还不够,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懂得对外宣传和营销学校文化,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对外宣传和听取意见的首要对象就是学生家长。每一名家长的孩子都在学校中学习,他们因为关心孩子的成长发展而关心孩子所在学校的文化建设,这是必然的。家长是全校师生与社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纽带,如果一所学校能够把自己的学校文化很好地宣传给家长并获得他们的认同,甚至使他们成为学校文化的“宣传员”,那一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在学习到更多教育知识的同时,也更加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可以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文化及学校的办学成果,最好用实例和数据进行宣传,注重细节;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手册,将其通过家长会或让学生带给家长,对学校文化进行宣传,宣传手册应言之有物、制作精美;还可以利用学校展板展示或大屏幕播放学校的宣传画、宣传视频等,生动地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更可以设立校园开放日,有秩序地组织家长代表来校参观,甚至旁听一些公开课、观看学生社团成果展示或演出……不一而足。

其次,要获得社会认同。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并在社会中生存,势必要获得社会认同。好的学校应追求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可以尝试如下策略:一是利用校庆、学校开放日、运动会、表演活动等契机,将学校开放给政府部门、附近社区、兄弟学校、学生家长、热心校友以及其他关系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精心准备校庆活动、学校环境、演出节目、接待方案、多媒体设备等,尽可能真实全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二是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和微博公众号等展现学校文化,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学校宣传自身文化理念的最重要的工具,一所学校要想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势必要通过网络来进行宣传,要重视官方网站、公众号的建设,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最美的形象,注意网站、公众号设计要既能体现学校特色,又要具有时代气息,图文并茂,简洁大方,在关键位置展示校训、校徽、校歌;三是利用媒体力量宣传学校文化,学校可以同各大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将学校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绩和办学思想发布在媒体上,无疑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获得更高的美誉度,利于学校品牌建设和推广;四是利用发表文章、出版专著宣传学校文化,校长、老师多在各大报刊杂志发布自己的文章,甚至出版专著,不仅能够展现自己的教研成果,而且对学校文化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和专著,了解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办学思想理念等。

四、主导与主体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阐述政府的作用时,曾将政府比作交响乐。“交响乐的指挥本身并不演奏任何乐器。他的工作是要知道每一种乐器的能力,激发每一个乐器进行最好的表演。他不是一个‘表演者’,而是‘指挥者’。他的责任不在于做事,而在于引领。”[7]同样的,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校长,全校师生处于主体地位。所谓主导地位是指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处于主要和引导地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所谓主体地位是指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占主要部分,重要程度比较高。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既肯定校长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全校师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校长主导地位与全校师生主体地位相结合,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一)校长的主导作用

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重在引领而非具体操作,正如德鲁克论述政府职责那样,校长的职责在于掌舵而不是划桨。校长应该为学校文化建设定下目标、基调、方针,指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至于学科教师每一堂课怎么上,学生社团活动怎么搞,家长会定什么主题,校刊选编那些文章,校园中的某一景观如何建造等具体问题,应该由相关负责教师和学生完成。

一名好的校长,应该是学校发展的战略家、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师和学校前进的舵手。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制定出完善的学校制度、学校发展战略,全校师生就应该以学校制度为准则,以学校战略为行动纲领,不令而行。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校长应该注意的是,在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人为本,做到民主管理,扩大校务公开范围,广泛听取师生意见,集体讨论相关方案,再进行决策。建立起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全体师生共同认可、信服、崇尚的,并能够应用于实践的、规范师生言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及不断发展完善的。

(二)全校师生的主体作用

全校师生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校长一个人或领导班子几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全校师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参与策划、制定学校制度、发展战略,并以身作则,在工作和学习中践行、体现、修正和创新。每位师生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校师生应该在校长主导下,通过教代会、学代会向校长提交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积极为学校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在学校文化建设方案通过之后,全校师生应认真学习、体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者发现不足之处,再向校长反映,并通过教代会、学代会等形式进行探讨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学校文化。如果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能够让每一位老师都能认同学校文化,热爱自己的教学岗位,并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真正帮助每位教师成为习总书记所说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能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使每位学生都热爱自己的老师,热爱自己的学校,每天在学校的时光既感到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又能够在情感上获得熏陶,都能有健康的身心、坚定的理想、旺盛的求知欲和对未来充满信心,那么这所学校的文化一定是朝气蓬勃、充满人文气息、令人无比向往而又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

猜你喜欢
全校师生学校建设
勇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钟祥市莫愁小学:交通辅导员进校园
口语交际班(十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信守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