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
《周易·彖传》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说,在童蒙的时候,加以正确的诱导、教育和启迪,这是圣人的功业。作为一年级老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以外,对入学新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利用入学新生“犹如一张白纸”的优势,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要求,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小、抓细、抓实、抓紧、抓好,这样才能使他们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此种策略对师生而言又可称为“事例明理法”。根据一年级学生认识肤浅,辨别是非能力差的特点,采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鲜活案例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使学生实实在在直观的感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知是行的基础,“知愈明,则行愈笃”,学生只有明白的为什么做,怎么做,他才会产生做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用这样的策略有以下几点好处:
1.简单。小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随处可见,运用典型事件对他们教育,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
2.真实。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事件和人物都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案例分析法,可以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熏陶和感化。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简单和重要的途径就是将养成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实现由理性到实践的跨越,达到实践行动的目标。比如培养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解师长、体验师长、学会体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开展“我是老师的小助手”“今天我当家”等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换位思考后,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后达到行为品质上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儿童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得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因此,通过榜样示范的途径对其进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入学新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评比活动中,班级可增设“勤俭节约小标兵”“自主自立小明星”的评选,学生努力争取荣誉的积极性会提高,老师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评比,产生学生身边的小模范、小榜样,并为其颁发荣誉证书以及荣誉胸卡等奖励,帮助生活习惯较为薄弱的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习惯是一种主动、持久、自觉、稳定的行为方式,要让学生做到“习惯成自然”是极其不容易的。叶圣陶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长期、持久的行为训练。行为反复训练法,指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操作、真实感受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巩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规范的行为习惯。只靠书本上规定的坐、立、行、走的规范要求,没有贴合学生实际的反复训练,是很难达到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目标的。
不论人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就其一生而言都有一个关键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就在小学阶段,而就小学阶段而言,其更为主要的关键期就是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儿童在入学初期对学校生活充满向往与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在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方面采取先入为主的做法。
比如说学会整理物品方面,刚入学时,学生对这方面做的不好,今天找不到本子,明天的文具又不见了,所以老师可以进行要求,每天只整理好一件物品,每节课课前,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慢慢地,学生的变化就会非常明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整理物品的生活习惯会培养起来。
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协调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公开学校的教育要求,争取来自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们都参与到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活动中来。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曾经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一年级是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到学生在做人、做事、求知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一年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奠基工程,应该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