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秋
(吉林省珲春市珲春一中 吉林珲春 133300)
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影响教师的职业观念与职业行为,具体来讲,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态度、行为举止、选择都是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表现,对于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教师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当前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面对学校给予的压力、家长给予的压力、学生成绩给予的压力等多方面压力,这些压力长期得不到舒缓,会影响教师对待工作以及学生的态度,最终影响教学服务质量,为此,培养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心理保健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认识、接纳、提高、激励、价值实现这一完整的过程不断肯定自己,了解自己,促进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目前,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都认为其对自己有着全面的了解,但事实上个体对个体的了解大多数都是片面的,或过高的评价自己,或过于自卑,而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与成功。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部分知识,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变更与进步,在课堂上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学生可能会产生更多创新性的想法,教师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可能会在某些观点上与学生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基于客观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对自己与学生的看法做出公允的评价,但应尊重个体观点的独立性,给予学生客观的肯定,这并不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思想观点上出现冲突后,教师应以客观而端正的态度面对问题的出现,秉着对学生负责的宗旨正确指导学生,与学生反复展开沟通,为学生提供切实有价值的帮助[1]。
在从业过程中,为了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学生,教师应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激发自身的工作兴趣,集中更多精力在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刻苦钻研教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而深入探究教育心理学,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从而体验工作带来的成功,增强职业自信。
从某程度上来讲,个体的情绪是与认知紧密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尽人意的表现、与教师的不配合,都是教师从业中挫败感的来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大发雷霆,并以强硬而绝对的态度要求学生讲过的内容必须学会。但是高中生并不是成年人,智力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不考虑学生能力与学生基础水平的基础上提出苛刻的条件,并不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配合。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不因生活中与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左右个人的态度,不在不恰当的时机批评学生,从而始终给予学生正确而积极的影响,这将会对学生的品质以及终身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并不单纯的局限于生活中与工作中,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产生变化的一项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系统是基于人际关系而构建的社会联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一直被定义在“神坛”上,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角色,教书育人沉重的责任始终压在教师的肩上,但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中,面对这样的社会地位教师逐渐失去了心理平衡,其需要社会的关心与帮助[2]。因此,应打破工作与生活中上的封闭状态,让教师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活动中,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融入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中。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从业过程中,可以组织教师去野外考察,从不同的角度直观的认知地理专业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将实践过程与高中地理教材展开更深入的联系,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体系,开拓自身的视野,为教师在自我心理素质调节过程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与社会展开深入的接触,能够使高中地理教师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更多先进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创新与创造。
总而言之,教学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一项工作,其利用生命影响着更多的生命,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名词就决定了教师其具有影响学生与塑造学生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应认识到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对教学服务质量与效果的影响,不断培养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使教师能够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展开教育工作,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