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 吉林辽源 136200)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反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何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做到不人云亦云,不墨守成规,有专家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丰富知识底蕴,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心浮气躁;在失败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孔子亦有云,“学而不厌”。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应仅仅是一个教者,更应该是一个学者。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保持教学的源头活水,才能创造有生命、有活力的课堂。
正所谓,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样,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推陈出新,做到“教学相长”,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加以剖析,进而上升到理论层面,使之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样可以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可见,教育科研与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参与课题《学科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整合的研究》中,我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中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是《细胞三维模型的制作》,通过指导学生相互讨论,制定方案;共同寻找适合的制作材料;分工合作制作模型;表达交流修改模型,提高其科学性与美观性;最终确立模型。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能力要体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好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公开课观摩,分析授课教师教学环节中的精彩之处,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不足,这是教学反思中很重要的途径。学习他人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他人的课程设计尚有不妥,也可使我们从中借鉴教训,引以为戒。
同时,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竞赛活动,借助活动平台,促成自我发展。在参与过程中,参赛者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教研组往往是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比如,上学期我代表学校参加了盟校组织的优质课竞赛,教研组的老师们多次去听我试讲,课后都纷纷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将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毫不吝啬的告知于我,令我改进了设计中的不足,不断完善我的课程设计。最终,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与教研组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发展的良好途径,使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进步。
古人说,聚沙成堆,集腋成裘,积跬步,成百步。教师的反思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持之以恒。一节课下来,回忆教学过程,静下心来思考,摸索出了哪些好的教学方法;知识点上有什么新的理解;语言有没有更简洁到位;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有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练习难易程度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思考一下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使教学更优化,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做到精益求精,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意志,潜下心来研究,虚心的借鉴,养成勤思多记的好习惯,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必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