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0) 童周静
三四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练习的起步阶段,因此,在中年级就要根据学段的写作目标和要求,结合教材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句群训练,让学生能够将句式的衔接和表达变得更加地灵动和丰富,进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句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单位,它是构成文章的段与篇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句群,就是要带着学生观察句群的语言表达样式,探究句群的构思,体验句群中所表达出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泉城》这篇文章时,里面有这样一段:“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整个句群以“珍珠泉”为表达的中心,通过“总—分”的构群方式,展现出珍珠泉的美丽。在这里的“总—分”就是句群的典型特点,在教学这个句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相关句群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内容剔除,留住句群的骨架,借助句式的构思逻辑让学生进行自我揣摩,进而达到内化句群结构,并实现将句群特点灵活运用的目的,进而摆脱在写作中词语搭配生涩,不协调的弊端。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都比较弱,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清晰的线索脉络,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思维整合将相关的线索合理地串联起来,形成具有逻辑条理的支架,促进写作中丰富的句群表达。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学目标中不是要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销烟的,而是要借助这样一件事情将当时的现场情景描绘出来。就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我是小小故事家”这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虎门销烟的场景进行描绘,一定要添加自己观察的见解,并充分展示出当时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材文本资源成了学生进行句群表达的支架连接资源,学生通过自己的整合运用,训练了思维能力。
片断训练是小学中年级阶段的训练重点,教师可以找寻文本中句群种类多,并且结构经典的文章来进行句群分析,让学生认识相关的句群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的句群特征非常的明显,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进行教学场景梳理之后,让学生通过句群的学习,进行相关信息的运用。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句群来介绍校园,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所用到的总分句群以及并列句群来进行描述。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具上出示一些校园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所提供的情境,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教师用学生所罗列出的句子,生成并列句群,之后要求学生给这段话加一个总起句,构成总分句群。通过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句群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组织文字的能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讲,是需要模仿型的练笔的。教师及时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段的写作练习,能够很好地促进读和写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于段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该段的总起句,再让学生说说其他两句是如何进行分开叙述的,并通过相关的学习,得到相应的结论:此段共有3句话,第一句是总起句,它总写了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第二句从“大豆欢笑”、“高粱唱歌”;第三句从“榛树叶子红火”这两个方面展开分述。教师就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操场上师生进行的活动,重点指导学生对师生的动作、表情进行观察,再以“每次的大课间活动,操场上都热闹非凡”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分写下文。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积累,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而言之,句群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特别重要的语言单位,是学生由单一的句子向段落语篇过渡的重要阶段,只有夯实学生的句群感知以及运用能力,才能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