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多思教学之我见

2018-02-26 07:56卢炳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氧气探究实验

卢炳春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北山中学 广西河池 54631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位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多思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纵向、横向、逆向思维的能力,鼓励其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想别人所想不到的,以突出破旧陈新的观念和看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中学化学多思教学中的“思”包括多思、乐思、善思等三层涵义。这种以思考为中心,多思为手段,从而培养乐思、善思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要求其实我国自古已有。如,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和朱喜的“形成于思毁于随”等。如今,以“多思”为核心的教学理论再次提出来探讨、研究,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教学经验,又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富有想象,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要求。那么,在教学过程,怎样才能很好地融入这种教学思想呢?[1]

一、有多思教学的理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改的推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如今的“师者”再也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者,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能力,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缘于形成于思、创造于思。然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乐思、多思、善思又是它的前提。为此,教师要想跟上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要求,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要更新一些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教师是学术权威,真理的化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处于被动的,重属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因此,新课程要求实现以服从为前提的师生人际关系向师生平等和作的良好关系的转变。[2]初中化学常规教学都是教师代替学生演示教材安排和知识点的实验,让学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操作事项,最后教师总结、结论、知识点并运用练习加以巩固。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就到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相应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册,这种学生就感觉到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自己。其实,如果能够通过学生先做实验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快乐和自胜,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解氧气具有无助燃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给学生自己探究。

1.通过分只组讨论,提出问题:有的组认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有的组认为氧气没有助燃性。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每一组给两个集气瓶,一瓶装满空气用玻璃片盖上,另一瓶收集满氧气用玻璃片盖上。学生分别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空气和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3.学生们都观察到伸入空气中的木条保持原来的状态,而伸入氧气中的木条却复燃了。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分析,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得出结论的事实,学生很乐意的接受,从而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多思教学的方法很多,如讨论法、渗透法、问题法等等。但都有利有弊,而最关键是需要有这种理念,这样在教学当中就会推陈出新,突破常规灵活地融会贯通。[3]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利用一切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考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位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它和“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是一致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少,而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知道和掌握了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后,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潜意识地运用。例如:在上“空气”这一节课前,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后得出结论。每位学生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可能不尽一致,此时教师就可以作相应的辅导、点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所在以及答案、现象不一致的原因。又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趣质疑

教师演示(实物投影):在培养皿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用自制的塑料十字架隔开,分格加入一小粒绿豆大的金属钠及适量的锌片、铁片、铜片(上罩一个烧杯,以防溅出)。

学生演示(实物投影):

向盛装足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同学们自备的铁制小刀片,一会儿,取出观察。

学生(满脸好奇,却有不知如何描述):

(1)为什么出现了小火球?

(2)为什么有的很快冒出大量气泡、有的则很慢,有的无现象?

(3)铁刀片怎么下子就变成了红色的铜刀片?

2.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教师:这都是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不同而引起的(不作解释)。现在,请大家在遵守实验规则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醒注意事项,做好实验记录,每次只用一种固体跟一种液体药品反应等)。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答疑)

学生:讨论分工及设计实验方案;轻松活泼地进行实验;及时拿出科学成长记录本,记录现象:探究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3.作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组织、引导、协调学生交流。

学生:每四人一组,在组内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上台交流本组的发现,体会及质疑(可展示实验、图表等)。自主探究金属跟酸反应有快有慢、产生氢气以及发现的有关规律。

教师:引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学生:进一步交流、质疑。

4.独立思考、巩固拓展

教师:怎样用不同的方法比较2-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每组提供一个学习包、包内可能是铁片、铜片,也可能是铝片、铁片、铜片等避免雷同)。

学生:打开学习包,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探究验证,做好科学成长记录等。

5.课堂小结

(1)学生上台交流发现、体会。

(2)课件展示:(动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的特点(卡通游戏)。[4]

三、师是促进者,要懂得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多思与创新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对老师的超越。在教学和生活中,对于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无关,甚至是“为难”你的问题,教师要给他们以足够的重视和鼓励。例如在学习到有机物甲烷时,课本中讲到“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时,有的同学大胆的提出:“老师,那我家烧的沼气也是甲烷,为什么有臭味呢?”这时老师应该先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因为家庭中用沼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许多杂质气体,例如: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气味、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其实,多思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纵向、横向、逆向思维能力,鼓励其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想别人所想不到的,以突出破旧陈新的观念和看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又是以思考作为前提和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要以思考作为核心内容来抓,这样才有利于把书教好,把人育成。

猜你喜欢
氧气探究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聚焦空气与氧气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