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拓背景,让课堂溢出精彩

2018-02-26 07:49江苏泰州市大泗学校225328沈小娟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名著背景诗人

江苏泰州市大泗学校(225328)沈小娟

研读苏教版教材,发现不少课文不是出自名家,就是来自名著,从内容和主题来看,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十分适合学生阅读。但一方面由于文本篇幅容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作者生活的年代与学生实际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在理解上有点形而上学。语文是生活的,语文教材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人文背景。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恰当利用背景资料来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一、巧拓背景,把握文本感情基调

文贵以情。阅读课文,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走进作者,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而通过补充与文本内容有关的作者生平、故事背景等,能够有效推促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主题,感悟文本情感。

比如,《示儿》这首诗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但由于学生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自然无法理解诗人那种切肤之痛。对此,笔者先是给学生呈现“靖康之耻”的相关资料,充分渲染一种悲壮的氛围;接着又出示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在激昂的旋律中让学生感知当时汉人的壮志;最后再回到《示儿》,走进诗人的临终遗憾,学生自然就对诗人的爱国之情感知更深了。

文学都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很浓的时代背景。如果脱离背景,单纯靠文字去理解,学生也许有体验,但那只是理论上的,或者是教师“强加”的。案例中《示儿》这首诗就是如此。无论让学生诵读多少遍,他们在情感上也无法实现与诗人的共鸣。笔者通过呈现“靖康之耻”的相关资料,渲染一种悲壮氛围,接着出示岳飞的《满江红》,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这样再让学生去诵读《示儿》,他们的体验自然就不一样了。

二、巧拓背景,强化语文素养提升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素养的提升。这素养是由语言积累、表达技巧与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围绕相关资料拓展,在丰富学生视野的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故事后,笔者顺势拓展了关于爱因斯坦的几个小故事,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加在拓展片断之前。这样就形成了“概括—具体”这一叙事结构。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以推促他们对文本人物的感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还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朗读、复述与概括能力,强化他们的篇章意识,为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阅读指向写作,文本只是例子。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在推促文本理解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中就是借助背景拓展,让学生学会了构段谋篇的技巧,如从概括到具体,以及“总—分”结构,等等,继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巧拓背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新课标强调要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课外书籍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也许能有效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但却有可能给他们的思想埋下不良的根源。最好的方式是,教师虽放手让学生阅读,但具体读什么却要给予宏观掌控,可以教材为引,从教材节选的名著内容进行延伸,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比如,《三顾茅庐》这一课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诸葛亮的故事,如“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故事,在指导学生感受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三国演义》这一名著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了一段时间后,组织开展“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或者组织先期阅读的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以延续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明文规定,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45万字。但是读什么,怎样读,却需要教师准确引导。而教材编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选编了不少名著。对此,教师要充分与编者对话,认识到选编的目的,继而以此为点,进行适度延伸,激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案例中以《三顾茅庐》的课文为点,进行有效拓展,激发了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效果不错。

总而言之,针对背景的拓展,具体策略还有很多。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怎样拓展,都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需要来进行,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毕竟背景也是为课堂教学而服务的。

猜你喜欢
名著背景诗人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诗人与花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