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第十四中学 王向阳 高 辉
“简单到极致就是经典”,经典的语文课堂就是“不雕琢、去粉饰、勿做作”,就是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目标,从而顺遂生命、成就生命的课堂。那么,什么是“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就是要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这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特性由衷尊重。因此,在课堂上,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是个性;对丰富的人文知识与内涵的不同解读,是个性;预设与生成过程中偶发情节的巧妙处理是个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彩描述等等,这些都是个性的彰显,都是个性化课堂的展示!那么,如何打造个性化的课堂呢?我认为,个性化的课堂离不开个性化的老师、个性化的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氛围,下面我将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谈“如何构建以个性化为核心的初中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深入研究”。
语文教学天高海阔、博大精深。每位教师就其人生阅历、气质禀赋而言,是鲜有“拷贝”的,这正如世上绝无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铸成自己的教学个性,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在众多流派中自成一家,让其学生去体验语文魅力,进而对语文产生执著兴趣,成为有个性有魅力的教育者呢?
一位有个性的语文教师是要有独立思想来支撑的。没有个性化的语文思想,教师就不可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思想是在自己实践并在对他人经验改造吸收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虚心好学,广泛吸收,纵横古今中外,融得众家所长,才能让学生从你身上感受到浓厚的“语文味”,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感叹不已的个性经典。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受自身眼界、学识的限制,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迷失方向与难以突破的现象,难以把握自己的长处。而旁观者往往能置身其外,以超脱的心态、独特的视角、专业与挑剔的眼光来加以审视,从而,有针对性的评点优劣,所以他人富有思想性与客观性的评论常常会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成长。
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性要真正成为一种教育力量,还必须把个性的彰显与自身特长相结合。语文教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补短,因长施教,主动发展其教学个性,并不断突出、强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育主体就是不同的世界,每一个主体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育的主体是人本身,每个最初的个体是一块白板,后来,环境的变化造就了个体心灵的千差万别,因此,对个性化学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将从三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个性。
第一阶段:提高能力,形成个性。
任何个性的发展,都是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离开了基础能力的学习,个性的发展必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样,即使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创新动机,也难以真正的彰显个性,只有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充分调动起来。
第二阶段:发散思维,发展个性。
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它使人们从同一个问题出发,依据有限的资料和线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求得事物间的联系,设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方案。
第三阶段:精彩展示,张扬个性。
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当学生的个性已逐步养成,我们就要创造无限的空间让学生施展个性,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展示学生个性才华的舞台,因此,这一阶段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各种活动载体,我们都要从重过程转变为重表述、重结果,以大家的期待,众人的赞誉来唤起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参与过程中张扬其个性与生命的活力。
“时势造英雄”,时势者,环境也,英雄者,人也。这就告诉我们,同样一个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最终会塑造不同的结局和命运。因此,我们在研究以个性化为核心的初中语文生命化课堂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课堂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中,教师微笑、赞美、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始终要面带笑容,告诉学生:自己就是他们的朋友,是来帮助他们学习的,同学们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想法,要大胆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对于差生,更要学会欣赏,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热情鼓励,而不是一味的否定,从而营造出一种理解、真诚、信任、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时刻和教师进行交往,也时时和同学发生交往,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教师自己要给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榜样,要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教育需要持久的关注,更需要耐心的等待,因此,要想“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必须“静待生命的精彩”,让我们以“恒心”为翅膀,把“毅力”做舟楫,从改变自身做起,为心灵的成长预留开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