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02-26 02:44陈建生
新课程(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胶体高中化学化学

陈建生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福建 龙海)

化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了要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到了高中阶段也是如此。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是指通过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实现预先设定的三维目标,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并内化成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将结合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学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实际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通常都是通过播放实验视频,解释实验现象,或者甚至解说实验内容来让学生掌握实验,这不仅有违教材设计的初衷,也让学生失去亲自体验化学实验的机会,达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探究等内容,设计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物质的分散系》的时候,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含义,懂得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属于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掌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第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知道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学会写电离方程式;第三,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和化合物中的运用。这节课涉及的化学实验为:氢氧化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要实现教学目标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外观区别,然后再用手电筒去从侧面照射烧杯,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在外观上是否有区别?当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后现象是否相同?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教师的讲授,不但掌握了丁达尔效应的实验操作,还理解了溶液与胶体的区别。教学目标二也可以通过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体验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从而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以及影响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并体验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索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二、通过问题设置构建学生的逻辑结构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将教师传递过来的知识进行被动消化,学生没有过多选择的权利。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可保证教师上课的课时进度,但是却没有办法保证学生将教学知识点全盘接受。在传统的教法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全部接受,往往会采取题海战略,即在一个教学知识点结束之后不断地给学生布置习题,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这样一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记住这些学习知识点,但是也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原本就枯燥的学习课堂,长此以往学生将能难再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中在课堂上设置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

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物质的聚集状态》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一,要让学生知道不同聚集状态下物质的一些特性,并且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尤其要知道固态、液体和气态物质的特性;第二,知道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掌握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视角去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形态,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化学物质的认识。面对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先从提问学生“你日常能见到的固态、液体、气态的物质有哪些?”入手,然后再问:“你知道为什么会存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之间的差异?”紧接着让学生阅读之后,问:“你认为的气态、液态、固态的特性是什么?”通过问题的层层设定,帮助学生完成对气态、固态、液态三者的定义,完成逻辑结构的构建。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全方面了解和掌握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真正把握好高中化学教学方向,立足于这两点的基础上,再在课堂上通过设置合情合理的教学情境,以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载体,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探究,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这一学科目标。

猜你喜欢
胶体高中化学化学
微纳橡胶沥青的胶体结构分析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天然胶体的水环境行为*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黄河水是胶体吗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