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芹
我校创建于2005年,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模范学校”的校名定位了学校的办学方向。但是,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教师教学技能参差有别,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模范”,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难题。于是,学校领导班子反复研究,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积极探索与专业研究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拓宽校本教研时空。2006年3月,我校聘请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和谐教学法创始人王敏勤教授为我校教科研顾问。在王教授的指导帮助下,我校成为“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建构和谐教育实验直属实验基地”,跟随王敏勤教授开启了和谐高效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
和谐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又是教学的目标。一般来说,教学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和谐高效就是指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协调融洽,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形成教学合力,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和谐高效教学行动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优化教学过程,使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第二,构建教学模式,落实主体性教学理念,引导师生整体把握教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总结学习规律,由学会到会学,且当堂学、当堂会,提高课堂效率。
2006年,我校申请了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教学法的实验与推广的研究”。遴选了10位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在实验期间,王敏勤教授每学期至少两次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课堂听课、和实验教师互动答疑,实现了教师与专家的零距离交流。王教授的讲座“怎样构建和谐学校”“和谐教学的课堂模式”“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评价工作”等,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和谐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整体建构、方法规律的发现运用、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实现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王教授对具体课例的评析,帮助教师提高了解读教材的能力以及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2009年,在王敏勤教授的指导下,我校开设了“模范教改大课堂”,各教研组以“教改大课堂活动”为平台,把和谐教学法的研究制度化、常态化。“教改大课堂”每天上午,中小学各有一个教研组活动,主要形式是听课评课,着眼于解决课堂中存在的低效问题。每个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做到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人员,每周滚动进行。这样,每位教师每学期课堂展示1—2次,做到了对全员教师课堂教学的多次把脉和会诊。同时,为了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学科教研组活动时间,学科教师不排课,做到了静心研究,深层探讨。另外,我们结合教改大课堂活动,开展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研究课、师徒结对汇报课、课堂教学等级达标活动、“模范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八说”说课活动等,推动了和谐高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2006年以来,我校作为“和谐教学法”研究大家庭中的一员,有机会、有平台与全国各地实验校进行交流、学习。在备赛的过程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学习课标、精读教材、研读竞赛评价标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展示了团队精神和团队智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参赛的过程中,认真观摩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各地教师交流教改经验和做法,进一步领悟和谐教学法的核心和内涵,开阔了教改思路,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在王敏勤教授的指导下,我们遵循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三级建模”的思路,采取科研引领、骨干示范、建用并举的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1.依托课题研究,构建学校模式
我校在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教学法的实验与推广的研究”过程中,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中的“三段”,指学生经历的三个学习阶段,即自主学习阶段——师生互动阶段——达标检测阶段。“四环节”是指“师生互动阶段”的四个教学环节: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交流,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巩固拓展——课堂总结,回归单元。
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在课前、课中、课后实施有效预习、高效互动、实效达标的不同策略,2011年,我们又申请了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重在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把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还出台了《“三段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又做了《“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补充说明》,同时配套出台了《“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备课评课十问》 《模范学校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模范学校高效课堂评价表》 《模范学校课堂观察诊断表》,实施“一课三案”的备课要求,即学生的自学指导方案、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案、当堂达标监测的小卷。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落实和实施。2011年4月26日,静海县实施“主体—和谐—高效” 教学模式现场推动会在我校召开。2013年11月26日,我校承办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高质轻负经验交流现场会。2016年11月25日,又在我校召开了静海区义务教育阶段优秀教学模式展示交流会。“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一张名片。
2.依托校本教研,构建学科模式
在坚定和坚持“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理念和操作要点的基础上,从2014年开始,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依托教改大课堂这个校本教研平台,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一科多模”建设。为了助推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做到校本研究专题化。
每学年开学前一周,安排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研讨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确定教研专题,然后,每个教师围绕教研专题上研究课。同时,我们开展优秀教学模式评选活动,将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学模式发布在学校网站和校园数字管理平台上,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
和谐高效教学的行动研究,让和谐高效教学法在我校落地生根,受益匪浅。一是引领了学校的发展。2005年建校时只有6个教学班290名学生,现在有66个教学班3300名学生。二是引领了教师队伍建设。在2017年天津市最具权威的“双优杯”教学竞赛中,我校有9名教师获奖,获奖人数居全区之首。三是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催生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群。我校已经构建学科优秀教学模式16个,涉及7个学科15种课型。目前,这些学科教学模式很好地指导了我校常态课教学,特别是新入职的教师可以说如获至宝,减少了他们初上讲台的迷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四是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区第一名。
但是,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对教材立体整合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是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还缺少更有效的方法;三是学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体系,有些学科的模式还是空白,有些学科的课型比如练习课、讲评课还比较欠缺。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深入和谐高效教学的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分析教材、整合教材的能力,优化教法和学法,完善学科教学模式体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再创新高。
(作者单位:天津市静海区模范学校,天津301600)
(编辑:左秀娟 校对:高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