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交媒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018-02-26 00:47海南大学法学院魏德才李懿纯
新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社交信息课堂教学

□海南大学法学院 魏德才 李懿纯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题已经从“普及率提升”转换到“使用程度加深”,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和生活的结合愈加紧密,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应用发展迅速,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支付、金融等应用,显著提升了用户黏性网络。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社交媒体作为重要的时代成果成为冲击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大部分学者已经注意到课堂教学必须摆脱“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社交媒体条件下课堂教学成为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热点。

一、社交媒体是课堂教学的挑战者而非终结者

1.课堂教学含义以及在社交媒体条件下的内在要求。

课堂教学是最为常用的教学形式,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教与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具使用,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课堂教学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现如今我们大多数课堂教学,很多老师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的“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几个例题,大量练习”的模式,本应生机盎然的教学教成“定义——注意——题型——练习”的八股。

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中,小威廉姆·多尔(William E.Doll)提出课堂教学应符合4R标准:Rich(丰富性)、Recursive(回归性)、Relational(关联性)和Rigorous(严密性)。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的可能或多重解释。回归性旨在发展能力——组织、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物的能力。关联性指课程中的联系——赋予课程以丰富的模式或网络。严密性则为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三个词汇表述出未来课堂要求的本质,是以互动为核心,让课堂教学和受教育方共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相互协调反馈,使得课堂教学得以充分自由地发挥其固有优势。

社交媒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即智慧性、能动性教学,指利用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优化内容呈现、便利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而未来课堂从准备、当堂到课后检测都围绕科技、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柔和地反馈信息,营造平等沟通的教育交互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未来课堂还将更为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育质量。此时社交媒体以其开放性和交互性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支援,实现小威廉姆·多尔的4R标准要求。科技的进步带来课堂环境的变化,将新元素(社交媒体)纳入课堂教学,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符合教学规律。

2.社交媒体的信息传递迥异于课堂教学。

文化传播学的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社交媒体是指互联网条件下的网站和技术,是用户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例如,Facebook,YouTube,Linkedin,微信、微博、知乎等;第二,社交媒体异于商业媒体(Industrial media)、传统媒体(Traditional media),该媒体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工具,以近乎零成本在人群间分享信息和讨论问题,通过不断地交互和提炼达成共识,其影响速度、广度和深度远超其他媒体。

社交媒体的主要功能在于传递信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于传播知识。由于知识本身也是信息的一类,社交媒体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总结起来,在信息传递方面两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第一,就传递信息的内容而言,课堂教学所传递的信息是专业知识、社会文化、文学艺术等体系化的知识。社交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一般是零星的、碎片化的信息,其内容缺乏系统化,容易产生盲人摸象的效果。与课堂教学的知识相比,社交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数量大、鱼龙混杂,需要参与者甄别与判断。

第二,就传递信息的方式来说,课堂教学通常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的,主要以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社交媒体的信息传递一般没有意见中心,主要通过参与者的交流后达成共识。社交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双向的、平面的。社交媒体的传递方式并不能实现从信息到知识的跨越,但是会产生社会主流观点;即使没有共识或者主流观点,也会呈现出问题的风貌。

第三,就信息传递的目的来分析,课堂教学的目的明确,传递知识,传承文明,有着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来保障目标的实现。社交媒体传递信息可能没有目标,也可能有多重目标,可以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也可能是引起其他人的困惑。

二、以社交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1.形式路径——社交媒体以微课等形式融入课堂教学。

未来课堂的构想和实现建立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基础之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社交媒体中的微课。这里的微课是指以社交媒体为载体,运用信息技术,确定主题,精心设计准备,进行数字化制作,环节完备的微缩型教学活动。微缩并不代表其不完备,相反,其必须具有课程教学之后的相关检测反馈过程。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基于“微学习”而建设的“微内容”,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社交媒体中的微课实质来源于课堂,其将完整的课堂教学打散,将原本40~50分钟的课堂分散成5到8分钟的“点”。社交媒体中微课以点带面,注重专门的主题重点教学,具有较强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中微课学习周期较短,学习者之间交流频繁,结合课堂教学时可以便于教师及时进行分析应对以及处理。

第二,社交媒体中的线上教学。这里的线上教学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向学习者提供课程,并且提供相关课程参考教材下载等周边服务的教学模式。普通线上教学并不具有针对性以及兴趣选择性,更多情况是学生依据自身需要,具有特定目的学习活动。但社交媒体中的线上教学,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部分内容以QQ群、微信群的方式呈现,这些形式已经成为部分教师布置作业、考评学生成绩的重要方式。

2.平台路径——社交媒体为课堂教学提供延伸与支撑。

课堂教学的缺陷主要源自于其时间、空间、人员的封闭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破除这种封闭,实现自主学习,营造学习社区等。作为互动交流平台,社交媒体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微信、微博等)进行教育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老师也可以抓住重点灵活讲授。社交平台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允许不同的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实时讨论,也可以吸引更多相关专业人才针对具体课程进行改进意见分析,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快速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支撑,社交媒体不仅作为信息技术资源的提供者,而且提供相关课程学习效果的检测以及反馈服务。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学习与交流,会有更好的师生互动、同学互动,即使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社交媒体平台仍然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备忘录,以便学生进行知识巩固。

3.理念路径——社交媒体为课堂教学增添新理念。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具有相当威严。学生在课堂上小心翼翼,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形态的师生关系会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自我观点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压抑学生个性。

社交媒体的融入,学生与老师的身份发生变化,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之间平等交流,学生将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教师的工作则是对课堂内容进行方向指导、理论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课程内容。在这种转变下,学生将会对课堂投入更多的兴趣,师生平等交流,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社交媒体的融入,学生享有学习自主权,教学活动将更加注重整个学习过程,课堂教育重心向如何学习偏移。课堂教学更为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即学生如何去对待自己面临的知识内容。学生以自我理解便利的方法加以学习,注重熏陶培养,将更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技术路径——社交媒体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

社交媒体依托互联网平台,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对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微信为例,微信平台所具有的诸多功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从基础知识的传授到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从调查问卷收集、整理与分析到学习者习惯养成研究,微信技术正在让课堂教学的许多设想变成现实。在高职教育的专业课课堂,微信平台已经通过其巨大的资源储备能力为学生提供教育学习资源,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从教学研究实践角度出发,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学生信息调查记录,依托微信平台建立课程小组群,可以在群内快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方向做出准确分析判断,以便共享相关课程信息以及相关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熟悉课程。

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来源于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改革也必须顺应社交媒体技术进步的要求。利用微信小程序等进行扩展性引导,设计合理的交流评价模块,让教师、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学习成果有清醒的认识。

三、适应社交媒体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选择

在传统课堂教学改革中,社交媒体推进传统课堂向未来课堂转变,是时代进步的趋势。社交媒体有包容性、易接触性、丰富性等特征,其包含信息的复杂性使得课堂教学难以直接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因此,适当的策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1.课堂教学应树立学生为中心并摈弃教师满堂灌。

社交媒体条件下,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需要有更为充分、全面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要从有计划、固定教案备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兴趣课程方向转变。社交媒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对相关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以及学生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准确掌握。要建立课程微信群,提供系统和全面的课程资料,依托平台渠道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简单整体的认知,增强课堂体验。

社交媒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还要避免满堂灌:

首先,发挥社交平台知识内容丰富性优势,以优势信息扩展课堂。社交媒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跳出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利用社交媒体的丰富信息优势,开拓知识扩展模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引导。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规划者,要利用社交平台庞大的信息网络链条,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掘。教师在进行知识层面引导后,还要指导学生利用社交平台的互联性,以社会现实案例来指引学生实现自我启发和提高。

其次,发挥社交平台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优势,以多种渠道吸引并影响学生。传统课堂教学因其知识传播渠道的限制,教师口头讲述,易形成所谓的满堂灌课堂。但在社交媒体条件下,教师在授课时,还可利用社交平台的丰富渠道传递知识。社交平台可以提供实时新闻资讯和课程知识相关研究,让学生对知识有最新的感受和把握。另外,教师利用媒体平台进行采访和对话式教学,也可以与大师进行交流,避免形成满堂灌课堂。

最后,发挥社交平台开放性优势,加强开放性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交平台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现代课堂异于传统,学生可以突破时间以及空间限制直接参与课堂。不能亲历课堂的学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参与并进行课堂探讨。另外,社交平台提供的虚拟空间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个人并与他人讨论。对待不同社交群中的不同学生,应当允许其自我展示、交流新的意见与成果,从而避免填鸭式满堂灌课堂产生。

2.课堂教学应对社交媒体传递的信息有所甄别。

我们应当明确认识到,信息传播与知识传播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信息传播具有其本身的散漫性,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同传播参与者的主观作用影响。知识传播要求其具有相当的正确性和确定性,不能在传播中任意变更或添加内容。这就要从两方面来确保社交媒体改革课堂中的知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首先,社交媒体社交平台要明确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平台与教育结合中的信息筛选机制。社交媒体平台运营商要清楚认识到信息传播和教育类信息传播的不同,在结合教育信息资源过程中,要主动建立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的审查管理机制,针对教育信息以及教育资源进行严格的内容筛选审查,确保教育信息资源准确,保障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应当积极推进课堂教育改革,为社交媒体平台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在面对社交媒体结合过程中,应当保持开放态度,积极融入改革。学校应当主动接触社交平台,积极合作构建社交平台教育辅助模块。学校应当积极将自身的教育网络资源进行互联共享,建立平台网络图书馆,资源共享公众号,信息知识相关小程序等,直接以自身所有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对接,保障社交媒体辅助教育信息的安全准确。

3.课堂教学改革应结合教师素质与能力稳步推进。

社交媒体条件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和能力必然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必然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社交媒体条件下,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并不局限于知识本身,还要有对于电子信息、网络媒体的实际应用、对于教育信息的筛选、对于新时期教学节奏的把握等能力。

教师应当提高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在社交媒体条件下,信息资源以及知识载体的数字化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评测中都离不开网络。因此,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基础上,还应当加强网络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网络信息筛选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角色。

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规划能力。教师在新的课堂教育条件下,要明确教师角色的变化,摒弃传统威严教师威严课堂的思想观念,要完成从计划执行者到制定者和引导者的转变。教师应加强教学计划规划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需要,协助学生安排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重复性机械性地教学。应当更多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考能力。

教师应当加强社交媒体条件下的责任意识,课堂讲授时间的减少并不代表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教师应当承担更多教学以及社会责任。社交媒体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互联网媒体以及外界的干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便利条件,线上线下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指导但不主导。另一方面,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检测程序以及相关内容的开发,以专业自身知识经验为社交媒体平台提供建议,以此来保障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下列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海南大学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为hdjy1543;海南省高校教育教改研究项目:互联网+实验室背景下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编号为hnjg2017ZD--8;海南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法学》网络课程立项建设,课题编号为hdwlkc201713。)

猜你喜欢
社交信息课堂教学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订阅信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展会信息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