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素质教育的“奋进之笔”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会长杜玉波谈发展素质教育

2018-02-26 01:06姜乃强
教育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育人时代

文 | 本刊记者 姜乃强

本刊记者 周少凯 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座谈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教育部原副部长杜玉波就发展素质教育建言:科学把握人才素质的核心内涵,积极推动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写好学校素质教育的“奋进之笔”。

新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新要求

研究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发展素质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曾经在北京理工大学领导岗位工作多年的杜玉波表示,很高兴回到母校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他表示,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的浓厚氛围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研究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发展素质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杜玉波发言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成长成才和发展素质教育,做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杜玉波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要做到“三个树立”。

践行新使命树立坚定的大局观

作为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要胸怀大局、常怀远虑,自觉把发展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更高目标结合起来,树立坚定的大局观,努力践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使命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提高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能力。”杜玉波认为,作为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要胸怀大局、常怀远虑,自觉把发展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更高目标结合起来,树立坚定的大局观,努力践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使命新要求。

首先,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素质教育是契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需要,扭转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倾向,消除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过于狭窄的专才培养弊端,党中央提出了素质教育战略并全面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我国教育大政方针和改革发展的实践,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伴随着教育的强盛。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仅要靠科技、靠国防,更要靠教育、靠文化、靠人才的素质。

其次,要充分把握新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方位和坐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基础支撑作用向支撑引领并重发展。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在变,体量规模在变,结构类型在变,对象群体在变,环境格局在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到普及化的改变,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需品。

杜玉波表示,当前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多数青年需要接受的基础教育,这要求人们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引领,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底色,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牢根基,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重内涵发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规模有多大,而要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高校对于社会的最大贡献,不完全在于它能拉动GDP几个百分点、产生多少篇SCI文章,重要的在于其能否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杜玉波看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扎扎实实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要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与不好,不是看它的规模有多大,而主要的是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高校对于社会的最大贡献,不完全在于它能拉动GDP几个百分点,也不完全在于它能产生多少篇SCI文章,重要的是看它的人才培养,看其是否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高质量人才。

同样,评价一个教师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不应该仅仅看其论文刊发了多少、项目承担了多少,而应该首先看他培养的学生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从根本上来说,看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不是看一时的规模、数据,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了什么样的杰出人才,看它对国家、民族所作的贡献,看它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影响。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应当成为当代大学文化的精神和内核。

其次,要强化以国家需要为目标的理念,就是要把适应国家需要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不高的关键,要看其是否能够满足国家需求和人的发展需要。高校要更加注重以社会评价为导向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上。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的关键,是要看大学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比度”,即办学定位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办学质量和效益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重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应试教育体制培养了一些考试天才,导致发明和创新人才不足,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杜玉波表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需要科学把握人才素质的核心内涵,积极推动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着力建立健全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要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应试教育体制培养了一些考试天才,发明和创新人才不足,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德”的方面,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导向,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智”的方面,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广大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在“体”的方面,要坚持“健康第一”,加强体育教育,重视增强学生体质,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并保障好学生有充分的课余活动和锻炼时间。在“美”的方面,要坚持陶冶情操,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以美养心,修身养性。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关键是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工作中的灵魂和引领作用,把德的要求体现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要重视文化传承,注重创新载体,让学生在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教育中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是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把这样的思路和导向体现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关键要建立实践育人的协同机制,要整合各种社会实践资源,建立健全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育人的新机制,切实构建起“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实践育人的形式和载体,扩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和覆盖面,让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在实际体验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杜玉波最后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之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为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育人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