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8-02-25 12:56张玉
农家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病虫害玉米农业

张玉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微甜,十分受人们喜爱,此外,还可用于农业饲料、工业原料。近年来,温室效应、工业污染等导致我国玉米频繁发病,不仅减少了其产量,还使农业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本文将对于玉米病虫害进行分析,并阐述其防治技术。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农业

玉米为一种重要谷物,因抗旱能力强,对于水分、土壤等要求低而广受农民喜爱,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由于玉米根茎特点导致其长期受到病虫害侵袭,且不同地区的植株病症表现不同,接下来笔者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玉米丝黑穗病

1.症状。此病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玉米种植区,延伸速度极快,且呈反复性,我国自1919年在东北首次发现后,便成为北方玉米的常患病,严重时发病率高达60%-70%,使北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病才得到初步控制。发生此病后的玉米果穗呈黑粉状物质,不能正常结果,其病因主要为生长期雄性花蕊膨胀变大,果穗变短,进而导致整个果穗呈散乱状或一包黑粉。

2.防治技术。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措施,因丝黑穗病与大斑病的发生条件相同,且感染区域一致,因此,在选种时,应选用对两种病症兼抗的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搅拌,选用含有多菌灵、戊唑醇、克百威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注意药剂搅拌过程中,多菌灵占50%。或者用25%的粉锈宁羟锈宁按照0.3%剂量或用96%的天达恶霉灵进行拌种效果都非常显著,苗期采用96%天达恶霉灵6000倍加天达2116粮食型600倍喷施基部1-2次。为防止丝黑穗病的发生,可错开高发期进行耕种,适时晚播,精细选种,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玉米螟

1.症状。它为一种鳞翅目、螟蛾科动物,黄褐色,腹部较肥胖,可附着于玉米的各个部位,使其丧失功能,最终降低玉米产量。幼虫啃食叶片,会降低玉米的光合作用,折断雄穗,影响授粉;成虫蛀空茎杆、啃食果穗,可导致玉米无法正常生长。

2.防治技术。玉米螟因在越冬前进行化蛹、羽化,因此,在入冬时就应将有虫的秸秆处理掉,可运用焚烧或制作肥料的方法,如此实现了对于越冬虫源的清除。在玉米抽雄前,玉米螟幼虫还未进入茎秆内时,采用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即可。穗期发现花丝蔫须后,减掉花丝,并用90%的敌百虫0.5斤,水150公斤,粘土250公斤配制成泥浆涂抹于剪口,效果显著。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方法实现对玉米螟的防治,在心叶中撒入白僵菌,并根据玉米田面积,每隔一段固定距离设立一个放蜂点,总体数量保持在15000-30000只左右,此法对玉米螟的防治效率可达到65%以上,是现阶段较为受欢迎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三、玉米旋心虫

1.症状。此虫近年来越来越常见,属粉虫科,以幼虫蛀入玉米苗苗基为害,造成花叶或枯心苗,因此被迫害后的玉米也被称之为“老头苗、君子兰苗”严重时还可造成植株畸形,不能正常生长。

2.防治技术。注意整地选种,避免连茬种植,加快疾病传播速度,耕种前对土壤深入翻动,加强呼吸,合理施肥,增加磷、钾肥的使用,合理布局植株的距离,保证其生存质量。喷施一次辛硫磷或合成菊酯类杀虫剂即可,搞好秋翻工作。此外,可养殖鸟类或青蛙等帮助消灭旋心虫。

四、玉米叶斑病

1.症状。此病多分布在吉林、辽宁、河南等省份。主要症状为害叶片及苞叶,中央呈灰白色、透光、上生黑色小点等。初期叶片会出现针状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此病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气温在20℃以上时最容易感染该病。

2.防治技术。当发现玉米患有叶斑病时,应及时摘掉病叶等进行焚烧,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扩散。此外,可及早的进行预防,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在此基础上加入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40%多硫懸浮剂50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一次,防治周期为1-2次即可。

五、玉米蚜虫

1.症状。它属同翅目,蚜科,遍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寄生于玉米、高粱等作物上。吸取玉米的汁液,导致其叶片变黄、严重时呈红色,影响玉米的生长。蚜虫多集中于玉米心叶,吸取汁液的同时分泌出蜜露,并在空气作用下形成黑色霉点,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玉米枯死。

2.防治技术。由于蚜虫在作物病虫害中的历史悠久,因此在防治工作上也总结出了多种方法,比如毒麦秆插心叶熏蒸法,即在蚜虫病发生初期,利用40%氧化乐果乳剂与80%敌敌畏各0.5公斤,水50公斤,进行调和,并将准备好的麦秆放入药液中浸泡一小时,后插入玉米心叶内部,每一株玉米插设三根,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可达到97%以上。此外,还可直接将药剂涂抹于玉米茎叶上,尤其在蚜虫疾病高发期,采用40%的氧化乐果乳剂100倍液,运用毛笔或棉絮等沾取药液涂抹于玉米茎叶处,效果十分显著。两种方法不仅可以治疗玉米蚜虫病,还能够防御钻心虫、红蜘蛛等害虫的侵害,并起到对瓢虫、草蛉等益虫的保护作用。

六、玉米锈病

1.症状。这一病害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一带,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症状为染病玉米叶脉呈黄褐色,类似铁锈,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普通的锈病之夏孢子堆生在叶片表皮下,破裂后产生咖啡色粉末状之夏孢子,幼苗期最容易感染。

2.防治技术。玉米锈病种类繁多,因此在治疗上应从早预防,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选择培育抗病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肥,提高玉米种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等,隔十天进行一次喷洒,治疗周期为2-3次。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适量的浇水,雨后助于排渍降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七、结语

虽然玉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且对土壤等要求不高,但并不表示玉米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因此,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贯穿于玉米种植栽培的始末,科学选种,精确药剂的配比,认真对其成长状况进行观察,确保玉米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欣.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 种子科技,2017,35(01):67+70.

[2]李洪映. 新背景下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 种子科技,2017,35(07):121-122.

猜你喜欢
病虫害玉米农业
收玉米啦!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我的玉米送给你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