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杨霞 高烈琴 支小明
摘 要:分析陇县“三品一标”工作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三品一标”覆盖面不全面、企业参与认证积极性不高、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亟待加强、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产效益不高等方面内容。陇县积极采取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保证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品一标”;现状;问题;措施;建议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绿色化的消费需求,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兴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陇县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在引领发展陇县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我县“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近年来,陇县把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作为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把“三品一标”品牌创建作为提高大同县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三品一标”认证情况。全县已有温水镇坪头村香菇,城关镇高堎村香菇、平菇,东风镇下凉泉村小麦、辣椒,东南镇申家嘴村西瓜基地,东南镇黄花峪村荞麦,东南镇梁甫村、梁家村苹果、合赢辣椒、瑞丰专业合作社与润泽核桃专业合作核桃、丰田果业苹果等12个基地通过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炎帝”牌苹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小麦、线辣椒、香菇、平菇、苹果、荞麦通过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盛源苹果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陇州核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我县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面积37336公顷,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571公顷,标识使用42万枚。
二、“三品一标”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品一标”认证的覆盖面还不够
虽然“三品一标”已提出了数年,但真正能够全面认识“三品一标”的人并不多,甚至包括部分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一些已认证“三品一标”的企业对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差;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忽视基地管理,重视生产加工。一部分生产者急功近利,认为三品认证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巨大利润,体现不出优质优价而生产积极性不高。另外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太注意到“三品一标”,在其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差异大,一半以上的消费者不明白绿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区别,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为绿颜色的食品或天然的食品就是“綠色食品”。另外部分消费者健康安全消费观念淡薄,对三品持怀疑态度,减缓了品牌消费需求。
2.企业参与认证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前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进展缓慢,很多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认证不认证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超市等售卖终端商场的准入门槛不高,并不会严格按照“三品一标”的标准进货,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全面推广。“三品一标”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积极性不高,有些认证企业根本不使用标志。
3.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亟待加强
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企业违规用标、不用标现象大幅存在。监管体系并没有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规范,而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要做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加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人员人手不足,体系不健全,也造成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基地的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记录等也存在难监管的问题。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违规、违法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4.“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目前,我县共建立了食用菌、陇县苹果等12个以“三品一标”生产为主导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县香菇、苹果、辣椒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推动农业标准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标准化社会认识程度低;二是工作主体力量弱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三是过度分散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成为制约农业标准化进程的突出因素;四是政府的资金投入及引导不够,没有农业标准化及“三品一标”专项资金,农业标准难以推广和实施,制约了“三品一标”及农业标准化的健康发展。
5.生产效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三品一标”企业或合作社布局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以及品牌运作、产销衔接消费者认可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即使按照“三品一标”标准化进行生产,也无法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一些农产品从销售价格方面看,体现不出“三品一标”产品的优质优价,这往往导致企业或农户收入回报比较少,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提高,从而严重挫伤企业和农户申报生产“三品一标”的积极性。
三、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
建激励机制,扶持“三品一标”品牌培育。出台补助政策来激励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认证。
1.对获证农产品给予补助
对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的陇关香菇、炎帝苹果等农产品再认证,视其产品发展规模、营销状况、质量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监测、标识征订和使用等方面,通过县农业局考核评定,给予一定补助。主要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和质量追溯二维码打印机等设备补助。
2.对创建企业进行奖励扶持
对绿色食品、首次获得国家以及县级各类名牌农产品的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单位进行奖励。并在项目立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职业培训、优惠贷款和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
3.项目资金倾斜
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陇县宏盛农牧有限公司、陇县盛源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陇县罡星农牧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农业、水利等项目、资金支持等重点安排并给与倾斜。
4.引导企业积极认证
举办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培训班,对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培训,并向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宣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知识和申报程序、材料审核及证后监督管理等内容,有力提升了“三品一标”检查员、监管员审核食品申报材料的实践能力及理论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及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引导鼓励企业积极认证。
四、对“三品一标”发展的几点建议
“三品一标”开发包含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所有要素,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生产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真正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这也是“三品一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以生产“源头”监管为重点,生产过程监管为关键,推广质量安全标准技术为根本,认证为抓获手,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考评激励机制为动力,应用标识为表现形式等促进“三品一标”发展。
1.开展示范基地创建,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品一标”生产基地是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绿色食品示范基地,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统一挂牌、构建网络销售平台等措施,打造一批规模大、品质优、品牌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让示范基地成为精细农业、现代农业和品质农业的典型代表和形象窗口。
2.围绕“三品一标”,强化技术标准
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中,应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突出“三品一标”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按照“四个统一”要求,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一是统一制定并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按照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标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统一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将“三品一标”的技术标准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二是统一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在农业三品标准化示范区内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術规程、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统一收获、统一加工包装”的农业服务模式,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和标准化生产质量;三是统一质量安全控制记录样本。对各示范区生产加工过程投入品的来源与使用、关键技术措施、原料来源与使用、产品包装标识与销售等进行详细规范的记录并存档管理;四是统一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标示、警示牌。将农业三品技术要点及禁限用投入品等内容列入其中,起到宣传和警示作用,确保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大农业区域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从现有的知名农产品品牌来看,几乎都是具有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因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品质特性,具有与生俱来的县场竞争力与品牌价值。应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加大以地标为代表的农业区域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潜力,推动因地制宜发展地标农产品和品牌,并在地标公共品牌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打造一批知名的“三品一标”农业品牌,提升“三品一标”产品的县场竞争力。
4.拓展销售,增加优质农产品的县场供给
增加优质“三品一标”产品供应,改善供给侧农产品结构,提高“三品一标”产品县场占有率。加大县场准入力度,提高“三品一标”品牌价值,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依托行业展会对产品进行展销和推介。利用食品博览会等行业展会,精心组织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宣传、展示、推介和销售。依托“互联网+”网络销售平台,完善软、硬件方面的配套设施,提高平台的入驻率和销售量。依托产销对接模式,组织营销企业、电商代表等与“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进行对接,为产品与市场搭建无缝对接桥梁,增加订单生产规模。
5.扩大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三品一标”的良好氛围
充分整合绿色食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将农业品牌开发与标准化生产作为项目立项依据及项目考核验收重要指标,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种子管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投入品管理、技术推广、环境检测与保护、产品质量检测等相关项目资源,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重大农业项目进行捆绑,从农业项目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加大财政项目资金向“三品一标”品牌开发和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倾斜。同时对“三品一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和企业对其认知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