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啸尘
摘 要: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的环境、类型、历史、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两国古典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了造园环境的山型和水型,大陆型与海岛型,园林类型的文人型和武人型,造园历史的渐变性和突变性,造园手法上的置石型和建筑型等中日古典园林的相对概念。
关键词:自然环境; 园林类型; 园林历史; 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皆属东方园林系列,它们同宗同祖,但发展过程中又分道扬镳,各有千秋。中国园林至今已有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公元六世纪我国造园艺术就已开始传入日本。然而,中日园林发展至今,人们已可以清楚分辨中日园林的不同,显然中日园林早已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但两种不同风格中似乎又有迹可寻其发展、传承之脉络。
一、自然环境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
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此外,园林中除了山水的创造,还有路创造,即所谓路以曲为美,以幽为上的原则。
浮于海洋中的岛国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岛上山地多平原少,丘陵占国土面积的4/5。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加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但由于日本国土四面环海的海洋性,而使日本园林在以后的发展中朝向海岛型、海洋型、水路型发展。
如果说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园林山水性质的不同,那么气候差异则决定了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中国北方寒冷,园林建筑以防寒为主而形成端庄厚重的风格,江南气候宜人,需要更多的通风和采光措施。 同处北温带的日本却是温暖的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自然式和整形式植物成为园林的主景,且连苔藓和蕨类也成为同等重要的主景,植物形式的多样化远胜于中国园林,与中国园林以建筑为主景明显不同。而日本自己的园林建筑被称为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实墙,而用拉门和拉窗分隔,夏天可以全部拉开,室内外连通为一个大空间,园林的围合多用植物性材料,桥也用木桥,而不是中国的园墙有用砖石砌成的实心墙,园桥也用石拱桥。
二、园林类型
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三类。中国皇家园林的指导思想一直是在为皇室提供宴游狩猎的场所时不忘体现帝王威严和等级森严,故而显出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等特点,具体表现为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有一定的轴线和对称,建筑呈现出北方风格,整体富丽堂皇,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中国的私家园林则以诸多江南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而是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三教合一的特征,在手法上,园林成为建筑群体轴线的延伸和附属。日本即使皇家园林的手法也都是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施粉黛、树多屋少、伏式置石、土桥平桥,且规模较小。日本的私园以武家园林为主,与中国的文人园有别,其特点是园林面积大,视野开阔,建筑体量大,彩绘多,用夸张的巨石,显示主人的搬运的力量,雄健的石桥和浓绿的苏铁,以及龟鹤形和蓬莱式岛屿综合地表达吉祥和繁荣。其在规模和装饰上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日本的宗教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的气氛和形象在手法上有非常独特的枯山水庭院。而神社园林则以建筑为主,庭前的一片白沙映衬出分外的神圣与神秘。
三、园林历史
从隶属关系上看,中日园林的发展都是皇家园林在先,其次为私家园林,最后是宗教园林。不同点是中国的三大园林发生时间比日本早,日本园林起初都因袭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从布局特点上看,中国古典园林偏于山型、儒型、文人型和单向型;而日本偏于水型、佛型、天型、武人型和跳跃型。中国园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日本园林是一个突变和拿来的过程,然后才是自我发展和成熟阶段。
从园林历史阶段的形式上看,在基于道家思想的自然山水园林为母本基础上,两国园林都进行了各自的转化。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个转化中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以至于形成了有儒家思想的园林类型,这与当时政府倡儒贬道有关。而日本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受佛家思想影响较深,以至于发展了有佛教特点的园林类型,这与日本倡佛贬道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山水主题一直没有变化,这种山水是真山真水。而日本基于道家思想的山水主题在镰仓时期就开始了真山真水向枯山水的转化,在室町时代又完成了茶庭露地的更趋神游的园林形式,一步步远离真山真水。
四、造园手法
东方园林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却恰恰在为表现天人关系的各种造园手法上,体现出中日园林在思想追求上的诸多不同。中国园林建筑多,体量大,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建筑少,體量小,表明人力的弱小。中国园林装饰华丽,建筑的群体组合,讲究联系和紧凑的布局,表明工艺上的人巧;日本园林则极力尊重自然造化的天巧。中国园林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较重较厚的墙隔开,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独立;日本园林较少用围墙,即使用,也以虚和薄为特色,表明人与自然的亲近。在山水方面,中国园林的假山高大、硬朗,水域开阔,人工味较浓;日本园林则无论山水尺度都偏小,一般都用覆盖草皮的土山,而不用假山,水域也更接近自然溪流沼泽,人工味较淡。中国园林属于山性,有着坚定、刚强和永恒的特点,日本则属于水性,具有水的可塑性、柔软性和稍纵即逝的易变性。在植物方面,中国园林的绿化少且多用高大浓荫的乔木、灌木都表现出中国人的高傲和自信,而日本的大量绿化和用低级植物及草地的方法则显出日本人的比较谦虚和谨慎。
如果说写意山水园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的园林形式;文人建筑山水园则在前者的基础上突出了建筑的成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的成分,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越到后期人工味越重,把诗词歌赋、文联匾对、亭台楼阁和廊榭宫馆过分的夸大,以至于江南园林已略显拥挤,至于乾隆花园还要加上大量精雕细刻的细部和眩目夺人的彩绘,更显得拥堵,另外堆山上也片面强调太湖石的瘦、皱、漏、透而不免绮巧有余而无天然雅趣。而日本园林则偏重于自然的成分,如枯石、枯水、草坡、苔藓等,越到后来,园林景观甚至只用一石一木即能点题。例如茶庭和坪庭,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天性,其游览以远观事物外表,坐思事理在,不重于直接交流,而重于心与心的天人对话而不像中国园林的这种对话体现为人与自然的面对面。正如园林大师陈从周所说:“中国园林是人工之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是基础,社会文化、宗教环境是培养的土壤,而设计者、使用者这个主体的社会层次差异是直接原因。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两者对于其造园艺术的坚持,皆是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其共通点主要皆是順应自然,两者大相径庭于欧洲西方国家的重塑自然,违反自然。日本园林虽不同于中国园林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却也可从一花里面窥探一世界。
参考文献:
[1]日本造园心得[M] 枡野俊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2]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 刘庭风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3]风景园林[M] 王晓俊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日本近现代史[M] 远山茂树 商务印书馆 1981
[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彭一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