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儿童的领读者

2018-02-25 13:28李镇西
中小学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青春读书

李镇西

我经常问教师和家长两个问题:“您有书房吗?”“您最近读书了吗?”或者“您最近读了一本什么书?”如果您没有读书的习惯,那么您就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孩子读书。

我经常和教师们一起讨论一个有关教育良知的问题:“我们给孩子们讲的,我们自己信吗?我们要学生做的,我们做了吗?”我对他们说:“如果我们以对孩子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那我们就非常了不起了!”所谓“教育”,就是你想要孩子做到的,你先得做到。阅读同样如此。现在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少要求孩子读书的人—如教师或家长,自己却不读书。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堕落”了吗?

我提倡教师和家长成为儿童的领读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是为孩子而阅读。对成人来说,阅读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为了成为一个因灵魂饱满而幸福的人!记得我给孩子们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时,我和他们一起流泪,我说:“读这样的书,不能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更饱满、更充盈!”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作为校长,我要成为教师的领读者

我曾做过九年校长,我发现,现在不少教师都不读书,且理由多多:“太忙,没时间读。”“感觉不到读书的用处。”“年纪大了,读了书也记不住。”“那么多书,不知道读什么。”我给他们一一破除了这些不读书的理由。如针对“读了书也记不住”的理由,我说:“谁要求你必须记住?你没记住,就白读了吗?这就如同吃饭,尽管你已经记不清几十年来每顿饭都吃了什么,但它们已经化作了你的血肉,你因此而成长。同理,你可能记不住自己所读的那些书的具体内容,但它们都化作了你的灵魂,你的思想,你的情感!”

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我推荐四类读物。其一,教育报刊。阅读的目的是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其二,人文书籍。阅读的目的是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其三,学生喜欢读的书。阅读的目的是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孩子有共同的话语,让自己的心灵永远保持青春的状态,比如:读读郑渊洁、杨红樱、梅子涵、曹文轩等等儿童文学作家的书。其四,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我在学校倡导教师们读书,但并不强迫他们上交读后感,因为那样可能会逼着教师们作假。我是这样做的:教师们到我办公室谈心,临走时,我让他们在我书橱里选一本书借去看,看的时候,可以圈点勾画、写批注。一本书可能会有好多教师借去读,这样,书上会留下不同教师的阅读痕迹。我曾想,等我退休后,把这些书送给学校图书室。再过500年,那时候,武侯实验中学的教师们捧着带有不同批注的书,一定会感慨:几百年前,这个校园里的教师就是这样读书的!这不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吗?

两年前,我不做校长了,临走时,我对教师们说:“我办公室有那么多书,我觉得捐给学校图书室,可能使用率并不高,干脆就送给你们吧!谁想要,一会到我办公室去选;选定后,我在书上给你签名。”结果,不少教师到我办公室里“抢”书。一位小伙子抱着厚厚一摞书有些不好意思,说:“李校长,我是不是拿得太多了?”我说:“你拿得多,我才高兴呢!”

作为班主任,我要成为家长的领读者

我给家长谈阅读的意义,并建议家长至少读三类书: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与本职业相关的书,孩子喜欢读的书。总之,对孩子来说,最好的领读,就是父母阅读的背影。

亲子阅读必然使家庭生活更加美好。孩子的书卷气,来自父母的书生气,无论书卷气还是书生气,都源于家庭的书香气。对父母而言,与孩子一起阅读,是最好的陪伴。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精神文化气氛,对儿童的教育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的智力取决于父母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中占什么地位,家庭要有自己的藏书。”我们要引导每个家长问问自己,我的家里有藏书吗?

作为父亲,我一直是女儿的领读者。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三个好习惯,幸福一辈子》。这三个好习惯就是:健身、礼貌和阅读。说到阅读,我这样写道:“如果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依然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而且不少阅读都是超越其职业需要的,那他内在的精神世界肯定更加丰富多彩,他外在的言谈举止也更加儒雅得体,他的幸福指数比没有阅读习惯的人肯定要高得多。”

前一段我问女儿最近读了什么书,这是她给我列的书目:《被讨厌的勇气》《战国日本Ⅱ:败者的美学》《芳华》《丰饶之海(第一卷):春雪》《伊豆的舞女》《强风吹拂》《深河》《左京都男子休日》《源氏物语》《解读疾病的人》《小姨多鹤》《知日·枯山水》《知日 ·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的精神家园》《白鹿原》《城乡中国》《安藤忠雄论建筑》《广岛》《建筑改变日本》《文明是副产品》《我们都是食人族》……这些书没有一本与她的本职工作相关,都是“没有用”的阅读。但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作为教师,我也是学生的领读者

我從教36年了,历届学生对我的共同记忆是:“李老师喜欢给我们读小说,喜欢带我们出去玩儿!”2017年,我30年前带过的一个班搞聚会时,我说:“正是三个因素,使我的教育生活比其他老师更有缤纷的色彩,这三个因素是文学、音乐和摄影。”我1982年3月踏上中学讲台,给学生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春万岁》,那是整本地朗读啊!就用语文课和午休的时间,一学期读完。30多年来,我给学生读过的整本书有:《青春万岁》《烈火金刚》《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次握手》《妈妈呀妈妈》《悲惨世界》《傅雷家书》《我是你爸爸》《草房子》《青铜葵花》……这些书不知被我读了多少遍,最后几乎要散架“解体”了。

学生过生日,很多时候我送的都是书;一位学生考上大学,我送他一套《约翰·克利斯朵夫》;2017年在厦门讲学,我遇到30多年前教的一个学生,她还清楚地记得我曾经送她一套《红楼梦》……书,是我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endprint

我常借书给孩子们,并在每本书里都夹上一张小卡片(借条)。谁借书,就在这张卡片上填上自己的名字和借书时间。书借走了,卡片留给我;等学生把书还回来,我再把卡片夹回书里。现在,我还保留着若干张写满孩子姓名的借书卡,其中一张《青春万岁》的借书卡上,最早的借阅日期是1987年10月25日,距现在整整30年了。

《爱的教育》《一碗清汤荞麦面》是我给历届学生都重点推荐的两部经典作品。一个是意大利的长篇小说,一个是日本的短篇小说,主题都是善良和坚强。这是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生动教材。

师生共读使整个班级都充满书香气。有一段时间,我班孩子课间比赛背古诗词蔚然成风。久而久之,师生便成了书友。他们毕业后,还给我推荐了不少好书。

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20多年前我给学生朗读《悲惨世界》后发生的一个故事。我读到冉·阿让后来成了“马德兰市长”,但他突然听说远方一位男子因为与他相貌相似而蒙冤被抓,他决定自首,但又十分犹豫。最后,他战胜了自己,走向了法庭。当时我对学生们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两个我,随时在打架。一个人一定要勇于战胜自我。第二天,我看见办公桌上有一个纸包,打开一看,是十元的纸币,总共22张。纸包里还有一封信。原来,这个孩子曾经偷了班上同学的钱,因为被冉·阿让感动,所以决定向我承认错误,并把钱退给同学们。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2017年,我和1987届的毕业生聚会时,应同学们的要求,我带去了当年给他们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在现场重现当年的情景,朗读了保尔勇救朱赫来的那个片段。我们大家都很激动,师生共读成了我和学生们共同的生命历程和温馨记忆。

高1995届的何翔威同学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也许李老师早已忘记了他给我们读过的每一篇作品,而且连我也的确记不起李老师究竟在三年中给我们读过多少作品,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真善美,却化为了我们的人格。如果有人问我最留恋高中生活的什么,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李老师的语文课!”陈峥同学这样回忆:“李老师常常利用课堂时间为我们读一些课外书,其作用在于培养大家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使大家对人生、对社会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敏感,并常常能有所感悟。他对文学的敏感性,使他每每能将当代文坛的最新佳作推荐给我们,如《文明的碎片》《风过耳》《凤凰琴》等。这使我们比一般的中学生又多了一份幸运,因为我们的课外阅读有了良好的导向,我们在精神上获益匪浅。”

陈峥同学谈到的《凤凰琴》是刘醒龙的一部中篇小说,我给历届学生都全文朗读过。在高1995届的课堂上,我给大家朗诵《凤凰琴》时,同学们泪如雨下,倾泻着我们共同的悲伤与善良。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有这样泪流满面的时刻、怦然心动的时候!

让我们一起,成为儿童的领读者!

20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心灵飞翔的时刻》,我愿把其中的部分内容摘录于此,作为本文的结束—

就我而言,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是我给学生读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课外读物的时候,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不必死记硬背……之类的“名句”,不必苦苦琢磨“‘圆规很不平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之类的问题,不必老惦记着“这篇课文是高考(或中考)的重点”之类的提醒;有的只是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

这是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作者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

……

此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氛围,每一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是的,我们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主人公马建强、吴亚玲、郑大卫的青春激情而汹涌澎湃……

这是我经历过的许多堂语文课中美好而又普通的时刻,但正是在这普通而又美好的时刻中,我和我的学生都感受到了语文课的美—那来自激情、思想和青春的魅力!

语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不能设想语文课仅仅是词语解释和语法分析,而没有对学生心灵的抚慰或激荡。朱自清沉醉于牧童短笛所吟唱的春天的赞歌,老舍迎着冬天的阳光所描绘的济南水墨画,毛泽东站在黄土高原对着北国风光所抒发的壮丽情怀,苏东坡屹立长江之滨所挥洒的万丈豪情,还有梁衡散文的诗情画意、沙叶新随笔的妙趣横生、邵燕祥杂文的激扬文字……都应该汇入语文课,或在学生的精神原野流过一股清澈的小溪,或在学生心灵的大海上掀起滔天巨浪!

语文课应该燃烧着思想。聆听着恩格斯面对马克思英灵所发表的不朽演说,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马克思“思考一切”的深邃目光;而一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又唤起了今天的我们对思想沙龙、精神对话多么热切的憧憬与向往啊!在语文课上,我曾和学生追随着鲁迅,解剖着我们自己,也解剖着中国的灵魂,与余秋雨一起在文化苦旅的跋涉中撿拾、擦磨着文明的碎片,与傅雷一起思考着艺术和人生;我们甚至让龙应台、梁晓声、张承志、鄢烈山、王小波等富于思考的作家“走”进课堂,让他们之间展开思想交锋,同时也和我们进行思想碰撞。

语文课应该闪烁着青春。紧扣学生心灵和时代脉搏的作品,总是能让语文课散发出青春的气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王蒙的《青春万岁》、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毕淑敏的《送你一条红地毯》……让我和我的学生沐浴着青春的阳光和时代的雨露。学生从中读到了自己,也听到了中国前进的足音。师生之间共同的感动,以及平等而充满活力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让我也从中找回了自己年轻的心。

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我的学生来说,语文课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刻。

……

我的学生未来回忆起中学时代的语文课时,会觉得那是他们精神的聚会;而在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生旅途中,每一堂这样的语文课都是我一次心灵的飞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青春读书
语文课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